日前看到一篇博文,作者通过对法国“小城市”斯特拉斯堡的观察,总结出外国的小城市比中国的更能吸引人才的原因:外国的小城市比中国的更为优雅浪漫,比如街上充斥着咖啡馆和艺术品店;而中国的小城市则大都不够优雅且无迷人的小资情调,故此难以像斯特拉斯堡那样吸引人们去居住。

呵呵,难为这位博友,他竟然给尚在温饱与小康之间徘徊的中国小城市提出了“优雅、小资”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真不知道这哥儿们在这里讨论的是吸引“人才”呢?还是吸引“游客”?

若讲吸引游客,俺还真不服那个什么斯特拉斯堡,法国小城市很了不起嘛?俺这里的丽江、阳朔、凤凰也很小资、很文艺范儿。

个中原因,俺想决非中国小城市街头缺少法式咖啡馆那么简单。欧洲俺也去过,同样是以游客的身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就不拿它来说事儿了。在这儿说说俺客居的加拿大,看看那里的小城市是凭什么吸引人去当地工作与生活的。

第一,加拿大的城市虽然有大有小,但是所有的城市都有彼此独立的行政体系和平等的行政关系。这种城市叫做“自治市”(municipality)。

温哥华大家都知道吧?加拿大的第三大城市、太平洋海岸地区的经济核心,够牛B吧?但在它北面、巴拉德峡湾对面,那个只有不足人的北温哥华市,虽然只是个小镇的规模,但却与大城市温哥华是平辈儿的哥们儿弟兄。

两个城市谁也不比谁高一头,俩市长走在一起谁也不用尿谁。在大温哥华地区,像温哥华、北温哥华这样的大小城市,一共有21个。

它们相互依存、合作,共同构成“大温哥华都市圈”,但是彼此间却无任何行政上的隶属关系。

这一点中国的城市就比不了,你要是个县级市,上面就有地级市压着你;你要是个地级市,上面还有省会城市压着你;你就是混成了省会,在直辖市面前也要矮一头。

官大一级压死人,市大一级也一样。中国城市之间存在的这种“上下级”关系,除了给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的国人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外,更给城市间资源分配上带来诸多不公平。第二,加拿大的小城市居民收入高于大城市。根据加拿大杂志《MoneySense》年4月公布的统计数字,在加拿大的座城市中,按照年家庭平均年收入来排位,他们的三大城市多伦多、蒙特利尔、温哥华分别只排在第37位(8.95万加元)、第位(5.90万加元)和第56位(8.54万加元)。

而排在前三位的则分别是三个毫不起眼的小地方:WoodBuffalo(16.91万加元)、Oakville(14.37万加元)和Caledon(13.87万加元)。回过头来再看看中国的情况。

俺认识一在北京开车的司机,原来是中原某小城市自来水厂的办公室主任,一个月元工资,后来实在忍不下去了,辞了职来北京打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世上攘攘皆为利往。如果小城市里挣得更多,谁还非得往大城市里挤呢?当然,不排除加拿大小城市居民收入高有富人更愿意居住在环境优雅的小城市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加拿大有很多高收入企业是设在小城市的。这一点加拿大的邻居美国做得更到位,像可口可乐总部所在的亚特兰大、波音和微软总部所在的西雅图、IBM总部所在的阿蒙克都不是什么大城市,其中像阿蒙克根本就是个小镇。

第三,加拿大的小城市有不逊于大城市的文化教育环境。加拿大是省管教育,所有的大学、中学、小学都是省里投资,联邦政府连教育部都没有,这种模式有助于教育资源在全国各地均匀分配,特别是高等教育资源,不至于像中国似的主要集中一些大城市。

现在去加拿大留学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duna.com/jsddx/6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