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市多元化发力9月国内豪华车销量
伴随着国内车市整体回暖,新能源汽车产销也重现一片勃勃生机。而相比于合资品牌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的呼风唤雨,除了特斯拉一家外资品牌,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与新势力品牌才是如今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当中的“中流砥柱”。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9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万辆和1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67.7%,刷新了9月历史纪录。其中,纯电动批发销量10.2万辆,同比增长%。细分车型来看,在销量排名前十的新能源车型中,国有品牌占据九席。 梳理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表现,不难发现,以高端车型与低端车型两端强势增长、国内新势力品牌发展迅速、大集团新能源表现分化加剧的三大特点日渐清晰,新能源车市呈现多元化发力特征。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伴随着北京增放号2万张、电动车新品以及插混车性价比持续提升,预计四季度国内新能源车市将迎来全面发力的增长期。 高低两端“哑铃”状增长 进入第三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调整体现得更为明显。一方面,以特斯拉Model3为主导的高端新能源品牌仍处于强势引领地位;另一方面,A00级入门纯电动车型凭借较低的售价迎来爆发式热销。整体上呈现出“哑铃”状的结构,消费主要向低端市场和中高端市场出现愈发明显的两极分化。 9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数据显示,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与特斯拉中国分别以辆、辆和辆的批发销量分列新能源车企前三位。 这其中,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A00级纯电动车型宏光MINIEV以辆销量将特斯拉Model3遥遥甩在身后,不仅登顶新能源汽车单车型销量冠军,更是也带动A00级纯电动汽车板块9月销量达到3.25万,同比增长%,在纯电动市场中的市占率也提升到了32%。预示着A00级纯电动汽车市场正在逐步开拓且潜力巨大。 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A00级电动车的市占率只有13%。而近两个月来,随着宏光MINIEV在8月份的横空出世,其硬是将该细分市场市占率带回到32%的高位。 在新能源消费市场的另一端,特斯拉Model3依旧凭借辆的单月销量处于高端新能源车型首位,1-9月累计销售量达到辆。行业分析称,特斯拉在中国的强势表现已经足以表明,相比高端智能化体验,价格如今已不再是部分消费者的第一考虑因素。因此,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高端车型仍将作为未来国内新能源汽车交锋的重要战场。 值得注意的是,10月初,特斯拉宣布标准续航版Model3由27万元以上降价至25万元以下,对市场产生明显刺激。崔东树近期表示,特斯拉入门价降到25万元是预期中的,Model3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着极高的性价比状态。行业预计,今后特斯拉可能会继续降价,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必将呈现出特斯拉与国产品牌相争态势升级的新格局。 新势力业绩大片飘红 正如业内预料,年前三季度里面,疫情加剧了造车新势力企业洗牌力度。一方面,博郡、赛麟等尾部选手已遭出局,并且这一名单还在增加;另一方面,以蔚来、小鹏、理想为首的第一梯队选手在纽交所胜利会晤。加之以天际、威马、合众等纷纷实现上市交付并积极备战IPO的第二造车梯队经营状况逐渐好转,应该说,当下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发展总体上已进入相对成熟的稳步上升阶段,新势力车企正逐步成为国内新能源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 最新9月销量数据显示,纯电动车销量当中的新势力车企市场份额达到16%。其中,以蔚来、小鹏、理想、威马为代表的四大头部车企,合计销量达到辆,实现首次单月破万的纪录。 作为国内新势力“领头羊”,蔚来目前凭借ES6、EC6、ES8三款量产车型,交付量稳居中国新势力首位。根据最新销量数据显示,9月蔚来共交付了辆新车,同比增长.2%,连续7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年累计交付汽车辆,同比增长.7%。同时,ES6作为销量担当,也是国内豪华高端SUV销量榜的常客,带动品牌逐渐树立起高端形象。 实施交付不足十个月的理想汽车,在9月份共销售辆新车,第三季度为辆,1-9月份累计交付辆,成为销量黑马。另外,伴随着理想汽车今年7月底纽交所IPO上市,整个企业运转也开始渐入佳境。据理想汽车介绍,截至9月底,理想汽车在全国已有35家零售中心,覆盖30个城市。今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车零售中心将进一步覆盖空白省份,并继续深耕已覆盖省份及直辖市。 表现同样活跃的,还有小鹏汽车。旗下新车型小鹏P7从6月下旬实施大规模交付以来,销量节节走高,9月销量已达辆,连续三月实现稳步增长。其带动9月小鹏交付量达到辆,同比增长%。另外,继9月在纽交所上市一个月之后,小鹏汽车第二工厂在广州开发区正式奠基完成,形成了“广州+肇庆”智造双擎布局,为企业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大集团新能源表现分化加剧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B端营运类车辆需求大幅减少,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也开始从政策推动阶段向市场驱动发展阶段加速转型。在此过程中,国内大集团旗下的新能源板块表现开始加速两极分化,过去几年由比亚迪、北汽等多家传统车企主导的A级新能源车开始逐渐黯淡,而以广汽新能源埃安系列、长城欧拉猫系列为主导的新品开始占据主流。 公开资料显示,广汽新能源9月产销量为辆,同比增长75%;1-9销量3.8万辆,累计销量同比增长了75%,在电动汽车厂商中排名第四。细分来看,埃安系列旗下两款主力车型AionS和AionV在细分市场双双夺冠,其中,AionS作为A级纯电轿车,在该细分领域受到高低两头强势增长挤压而下滑的情况下,依旧以辆的前三季度累积销量位居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二位置。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北汽新能源,尤其是其在A级纯电轿车市场中的没落更为明显。根据北汽蓝谷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北汽新能源单月销量为辆,同比下滑77.57%;1-9月份,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为辆,同比下滑78.57%。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其9月份产量更是只有辆,同比下滑56.99%,可见厂家对于EU系列这一昔日的新能源销冠也逐渐失去信心。 情况相类似的还有比亚迪。受制于B端出行市场对于中低端新能源车型需求的逐渐萎缩,比亚迪9月共计销售辆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虽实现同比增长45.32%,但其新能源车型总体销量在前三季度仍出现同比42.4%的大幅下滑。前期大热的秦、秦Pro、元等新能源重点车型均出现不同幅度下滑。 不过,比亚迪不同的一点是,伴随其低端车型产品竞争力有所下降,比亚迪在中高端市场逐渐站住脚跟。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自7月份上市以来销量屡创新高,9月销量更是达到辆。另外,搭载刀片电池的新款比亚迪宋PLUSEV、唐EV、秦、秦Pro、D1、元等重点车型也均已进入工信部公告,有望在4季度上市或交付。新车的推出无疑将助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板块销量增长。 9月国内豪华汽车品牌销量:宝马再夺冠红旗超雷克萨斯根据乘联会公布的9月份国内豪华汽车品牌销量数据显示,总的市场份额占约15%。同比增长33%,环比增长5%。 除个别汽车品牌,大多数品牌都是呈增长趋势的。 先来看看一线豪华汽车品牌的销量情况。 宝马汽车以辆的月销量,再次超越奔驰,成为国内豪华汽车品牌销量排行榜的第1名。9月份同比增长27%;长期位居第3名的奥迪汽车,因为奔驰销量的下降,这次终于排在第2名了。9月份销量辆,同比增长17.3%;排在第3名的奔驰9月份销量辆车,同比增长21.2%。同时,奔驰9月份销量环比同样也是增长了1.99%。 二线豪华汽车品牌中,凯迪拉克终于赶超了雷克萨斯,成为二线豪华汽车品牌中销量最好的品牌。9月份凯迪拉克销量辆,同比增长了67%,位居第4名;自主汽车品牌红旗汽车以辆的销量,位居第5名,同比增长.1%;第6名是雷克萨斯,9月份销量辆车,同比增长了24.9%。 沃尔沃9月份销量辆,同比增长7.6%,仍居第7名;特斯拉销量为辆,同比增长了.1%,排在第8名;第9名是捷豹路虎,9月份销量辆,同比增长15.1%;保时捷以辆的销量,再次超越林肯,跻身豪华汽车品牌排行榜前10名。 其他品牌方面,林肯汽车9月份销量辆,同比增长66.1%,排在第11名;第12名是蔚来汽车,9月份销量辆,同比增长%;第13名是理想汽车,9月份销量辆。 日系豪华汽车品牌英菲尼迪,销量继续下降,9月份销量辆,同比下跌35.6%,环比下跌6.1%。另外一个日系豪华汽车品牌讴歌更惨,因为销量实在太差了,从来就没有上过排行榜。 下一步干掉CT6和S90,红旗H9贴稳“豪车阵营”标签了?今年8月,备受瞩目的红旗H9正式迎来了上市,而9月份也是红旗H9上市后的第一个完整月,在9月30日晚间,红旗官方就已经公布了当月的销量成绩。在9月份,红旗H9的销量为辆,妥妥的二线豪华轿车的潜质。 在国内豪华车市场,一向都是被国外车企所垄断,先不谈BBA的霸主地位,自主高端车型就连很多二线豪华品牌都比不上。而红旗H9的到来不仅提升了红旗品牌的产品力,更为自主品牌进军高端市场打了一剂强心剂。 入围高端轿车榜前十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9月高端轿车排行榜来看,红旗H9以辆的成绩位居第八位,是唯一一款挤进该榜单的自主品牌。 从具体销量来看,BBA依旧强势,高端轿车销量排行前五均来自BBA,其中奥迪A6L延续了在今年以来的强势表现,9月销量达到了辆,同比大增37.2%,力压老对手宝马5系和奔驰E级,成为最畅销的豪华轿车。 从这份榜单中可以看出,除了BBA外,红旗H9是仅次于沃尔沃S90和凯迪拉克CT6的存在,且相差不到辆,有很大潜力超过这两款车型,成为二线豪华品牌中最畅销的C+级轿车,现在的红旗已然成为了自主高端品牌的一面旗帜。 红旗H9销量更具"含金量" 从销量表现上看,虽然红旗H9相比沃尔沃S90和凯迪拉克CT6稍逊一筹,但是红旗H9的销量数据无疑更具含金量。首先就是在售价上,红旗H9的起售价为30.98万元,现在并没有降价优惠,而沃尔沃S90和凯迪拉克CT6呢,目前都有着大幅度的降价优惠。 同样在今年8月才完成改款的款沃尔沃S90,现在就有了8.3万元的降价,原价40.69万元起售的沃尔沃S90,现在已经降到了32.39万元;而凯迪拉克CT6则更甚,官方起售价为37.97万元的款CT6,现在的惠后起售价只需要29.97万元,直接降了10万元。 也就是说,沃尔沃S90和凯迪拉克所取得的销量成绩,背后是丰富的降价优惠支撑的,如果没有大幅度的降价,沃尔沃S90和凯迪拉克CT6很难走量。反观红旗H9这边,一分没降依旧取得了逼近S90和CT6的销量。 给足国人面子 至于红旗H9能取得媲美沃尔沃S90和凯迪拉克CT6销量的原因,其实有很多因素。一方面是因为红旗在这两年"开挂"般的增速,让红旗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加上红旗本身对国人就有着很深的情怀,平民化后的红旗自然就有消费者为其买单了。 另一方面是红旗H9本身有着足够的竞争力,30.98万元的起售价比同级竞争对手更具价格优势,而且在设计上,红旗H9也给足了爱面子人购车心理,有着劳斯莱斯的既视感,且在豪华感的营造上做得比同级别竞争对手更出色。高科技配置有红旗智能网联技术Smile1.0,包含L2.5级自动驾驶、智联生态AI引擎、五屏联动、贴心语音助手、全场景远程控车等,将汽车智能化和科技感进行到底。 而在动力方面,红旗H9采用的是2.0T和3.0TV6两种选择,2.0T车型Ps的最大马力比沃尔沃S90和凯迪拉克CT6搭载的那台2.0T发动机动力更强。更何况红旗H9还有3.0TV6动力的选择,虽然3.0TV6车型起售价为45.98万元,但是在这个价位中并没有3.0TV6的其它C+级轿车可选择。所以说,就动力而言,不管是BBA还是沃尔沃和凯迪拉克,都无法与同价位的红旗H9相比。 写在最后 9月红旗共销售了辆新车,同比增长86%,超越雷克萨斯和沃尔沃,再创单月销量新高,在今年1-9月,红旗品牌累计销量为13万辆,同比增幅达到了%。现在的红旗不管是在销量上还是在知名度上,已经妥妥挤进了二线豪华品牌之列,红旗H9下一步干掉沃尔沃S90和凯迪拉克CT6完全不是问题。 吉利重组力帆,难受的是长安本周力帆上了汽车圈热门新闻,因为力帆控股及公司实际控制人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进行立案调查,这让原本已经走向破产边缘的力帆更加雪上加霜。 今年8月力帆股份发布消息,将向市场进行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两个月后的10月9日,招募重整投资人的信息得以披露,为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换句话说,重组力帆背后的力量就是地方政府和吉利。 力帆揭开了重整大幕,然而出现在最醒目位置的却是吉利。回首过去几十年,吉利和力帆这两个企业在初期的资本属性、从摩托车到轿车发展路径都如出一辙,但时过境迁,如今却走到了截然不同的境地,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是的,这一消息让自年到今年6月吉利参与重组、收购力帆的传言得以官方证实。虽然之前也有吉利内部人士向《汽车公社》表示,吉利力帆的事儿在谈,但还没有最终结果。吉利不承认也正常,毕竟还未达成最终的协议,一方面是力帆近几个月以来股价的飞升,或许给吉利最终的收购出价带来一些压力;另一方面一些债务问题的变数等,重庆当局与吉利之间一些利益的博弈和权衡,使得这场收购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 作为自主品牌破产倒闭的典型案例,外加自主头部车企吉利参与其中,让这个新闻多了一些意外的可能。比如吉利真的要把力帆救活吗?背后会有哪些多方的博弈?吉利进军重庆的真正目的和规划是什么?作为长安的大本营,为什么是吉利参与重组力帆而不是长安汽车?如果吉利顺利在重庆建厂投产,那么意味着吉利已经准备在长安的老巢大展身手,未来这自主两强的竞争格局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相信未来上述提到的和没提到的一些问题,都将随着力帆的破产和吉利在重庆的落地,而变得非常有意思。 力帆翻车,吉利得利 毫无疑问,力帆翻车是迟早的事儿,它也是上一轮重庆这座底特律般的城市从疯狂到衰落最直接的写照。是的,靠模仿,没有核心技术,盘踞在低端市场,不注重产品质量和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力帆最终自食其果。 今年上半年,力帆的净利润为-25.95亿元,同比大跌.99%。总资产约为.6亿,净资产仅剩1.06亿人民币,同比大跌96.12%,负债高达.7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高达98.87%。力帆这辆车,翻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力帆股份的危机早已显现。年力帆股份的财报就显示,其扣非之后的净利润首次出现了2.61亿元的亏损,这也意味着从年开始,力帆股份的主营业务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到年全年,力帆的扣非利润亏损继续扩大至-21.5亿元,年扣非利润继续翻倍亏损至-44亿元。年力帆汽车营收为74.5亿元,同比下跌32.36%,实现营收两连降,归属利润更是近几年来的首次亏损,达到-46.8亿元。 一方面是入不敷出的财务数据,另一方面力帆的债务逐步高企,愈加糟糕的财务数字,将这家最早的民营上市车企推向了生死边缘。据今年8月的公告显示,力帆涉及诉讼(仲裁)件,涉及金额50.37亿元。而到年9月18日,已有62家债权人向力帆控股管理人申报债权,申报金额高达68.95亿元。 从各个层面来看,力帆股份早已住进了ICU,但是作为一家民营车企,而且摩托车业务还具有一定竞争力,甚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知名度,无论是本身和重庆地方政府也不愿意看到力帆就这样轰然倒塌,毕竟力帆背后还有如产业发展、就业、纳税等系列问题,再难也要抢救一下。于是,吉利成为第一人选,无疑这背后有政府层面的推动。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吉利倘若收购力帆,那么利好的究竟是什么?分析来看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力帆股份上市公司的壳,这是非常珍贵的资源,毕竟吉利控股旗下拥有好几个子集团,可以提前为进军资本市场铺路。 另一方面就是力帆摩托车业务,这部分与吉利目前所控股的钱江摩托有业务重合,有望做大做强。当然基地和工厂的接手以扩充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多个汽车品牌的产能,布局各个区域市场,是再常规不过的操作了。 早在年,李书福就曾公开表示,正寻找机会积极筹备项目落地重庆,这也拉开了吉利进军重庆的序幕,也正是这个时候,业界传出吉利接盘力帆的信息。而今年以来,吉利与两江新区合作密集落地,吉利控股集团的盛宝(中国)金融科技项目、吉利高端新能源整车(重庆)生产基地项目、吉利科技智能换电站、吉利工业互联网全球总部项目陆续落地两江新区,正是吉利加紧在重庆和西南地区布局的真实写照。 有消息称,吉利汽车整车项目将在力帆鸳鸯工厂的基地上建设而成,这座力帆的工厂在年时被重庆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收储。而就在最近,吉利已经开始在重庆招聘研发人员,重庆项目建设正从各个层面有序开展,且步伐越来越快。 谁的阳谋? 对吉利而言,重庆的落子,将成为吉利在重庆的首个生产基地。知情人士透露,吉利落地重庆的高端新能源项目可能是极星,不仅是CMA架构,吉利的SEA浩瀚架构工厂也有望落地重庆,以推动当地的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不仅是吉利的责任,更是当地政府发展汽车产业的重要任务。 为什么这么说?实际上从重庆当政人与吉利李书福的关系来看,就能明白为什么吉利能够有机会落地重庆。毕竟从重庆政府执掌于杭州、宁波、贵州等地的履历来看,吉利的基地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吉利能获得更多市场的机会,更靠近消费者也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比如与政府一同接盘力帆,在拿到市场机会的前提下,承担部分债务、产业转型升级、就业、税收任务等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重庆本土已经有巨头车企长安,而且今年以来长安汽车的势头相当不错,作为央企,为什么是民营企业吉利参与重组力帆,而不是长安呢?“引进吉利另一层意思可能是为了制衡,同时强强正面、近距离的对抗,也有利于激发重庆汽车市场的活力,”上述消息人士表示,长安是央企,拥有较强的话语权和自主权,且在重庆一家独大,甚至在一些重要决定上,长安不会完全顾及重庆当局的利益。 另一层面,吉利虽然是自主巨头,但是在西南市场和重庆市场,吉利与长安的竞争并不占优势。从销售数量及份额情况来看,吉利的主要销售省份为河南、浙江、四川、广东、江苏、山东等地。今年8月,长安汽车在西南地区的销量达到1.94万辆,位居自主品牌销量第一的位置,而吉利汽车的销量数据为1.37万辆,位居自主品牌销量第二。如果聚焦在重庆单一市场,8月份长安汽车的销量是吉利的3倍,作为自主第一,吉利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所以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年以来重庆西南大区的营销活动非常丰富,这正是吉利与长安正面竞争的地方。毫无疑问,吉利若是成功重组了力帆,且顺利在重庆建厂投产,那么最难受的将是长安汽车。毕竟今年长安汽车势头的攀升,与过去吉利疯长的战略是一致的——都是在主流市场强化产品力优势。 下一步,吉利重庆基地将与四川成都工厂协力扩大吉利在西南地区的市场份额,作为西部汽车中心,重庆与成都在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两大国家发展战略之下拥有着的潜力。最近国家层面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要将成渝地区打造成中国城市群第四极,成为全国新的增长极,这对车企而言更是绝佳的发展机会。 实际上,为了在市场地位和份额上取得突破,建设工厂和经销网络,完善零部件供应体系,缩短汽车生产到交付用户中间的时间,覆盖更多待开发区域,是许多主机厂会采取的方案,这背后不仅是物流运输成本节省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突破市场,在当地打造品牌知名度的重要一环。 之前吉利为了覆盖华东市场,它在浙江、山东建立路桥厂房、宁波/慈溪厂房、春晓厂房、临海、大江东和杭州湾厂房等;面向华中市场,它在湖南、湖北设立湘潭工厂和武汉工厂,同时在今年又与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沙市人民政府在长沙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托管猎豹汽车长沙工厂,即是取道深入中西部市场。而吉利在西部地区有宝鸡工厂、正在建设的西安工厂、西南建有成都基地,这些都为吉利开拓西部市场提供了更多支撑。 不过,虽然力帆官宣了吉利的注资,但是对吉利而言,目前并没有官方的声明,这也意味着吉利接盘力帆到底会进行到什么程度,外界还尚不知晓。行业内有分析人士指出,尹明善家族可能并不想放弃力帆集团的控制权,因此吉利的重整能否如愿推进,还得看最终博弈结果。 但无论怎么说,吉利重组力帆,也拉开了中国品牌兼并重组的序幕,同时吉利VS长安的竞争,也是未来中国车市不可避免的重要一步,毕竟强者兼并弱者,然后强强对抗,才是中国汽车强大的唯一路径。 瞄准国产替代大机遇深科技启动百亿集成电路项目一期建设在当前国家大力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国内相关企业开始加速布局。10月16日晚,全球领先的电子制造服务专业提供商深科技()发布两份重要公告,一是全资子公司沛顿科技联合大基金二期、合肥经开投创以及关联方中电聚芯共同现金出资30.6亿元设立沛顿存储;二是拟非公开发行募资不超过17.1亿元,投入沛顿存储的存储先进封测与模组制造项目。这也代表着,深科技今年4月与合肥经开区签订的百亿集成电路先进封测和模组制造项目已正式启动一期建设,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并促进我国存储器产业链发展。 “豪华”股东阵容 今年4月2日,沛顿科技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是沛顿科技或关联公司在合肥经开区投资建设集成电路先进封测和模组制造项目,主要从事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及模组制造业务。项目预计总投资不超过亿元人民币,占地约亩,一次性规划,分期建设。 此次设立沛顿存储并配套募资即是该百亿项目建设的第一期。根据16日晚公告,为保持公司在存储芯片封测领域的领先优势,立足先进技术打造国际领先封测企业,实现公司主营业务转型升级,根据项目建设需要,沛顿科技与大基金二期、合肥经开投创以及关联方中电聚芯于年10月16日签署《投资协议》,共同出资设立沛顿存储,作为存储先进封测与模组制造项目的实施主体。该公司注册资本30.6亿元,其中沛顿科技、大基金二期、合肥经开投创和中电聚芯分别现金出资17.1亿元、9.5亿元、3亿元和1亿元,分别持有沛顿存储55.88%、31.05%、9.80%和3.27%股权。 沛顿科技所出资金来源于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如有不足部分,则由公司自筹解决。为此,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符合证监会规定条件的特定对象发行股份,以发行期首日作为发行定价基准日,募资不超过17.1亿元,发行的股票数量不超过发行前公司股本总数的6.07%。 值得注意的是,沛顿科技引入的股东阵容可谓强强联合。出资9.5亿元的大基金二期即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其所投标的往往是经过严格筛选的优质企业。合肥经开投创即合肥经开产业投促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具有合肥国资背景。中电聚芯即中电聚芯一号(天津)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深科技大股东中国电子集团有股权关系,这表明上市公司大股东也认可该项目。 深科技在公告中表示,此次引入投资者共同设立沛顿存储进行相关项目建设,是根据公司集成电路半导体封测战略发展及产业布局需要,为把握存储芯片国产化替代发展机遇,推动公司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的中上游存储芯片封装测试产业链延伸,实现主营业务转型升级,也为公司智能制造的长远布局奠定基础,对公司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产能消化有保障 凭借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中国正逐步成为第三次集成电路产业转移承接者,未来市场潜力巨大。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年实现销售收入为.3亿元,同比增长15.77%。其中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行业销售额达到.7亿元,同比增长7.1%。按照目前集成电路行业的整体销售增长预期和行业战略规划,国内封测行业作为集成电路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依旧具备广阔的成长空间。 深科技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子制造服务(EMS)专业提供商,在现有EMS核心业务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与投资并购等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力度布局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公司全资收购了金士顿旗下提供集成电路存储芯片封装与测试服务的全资子公司沛顿科技。沛顿科技专注存储芯片封测业务16年以上,是国内最大的DRAM和Flash存储芯片封装测试企业之一,也是国内唯一具有从高端DRAM/Flash/SSD存储芯片封测到模组、成品生产完整产业链的企业。 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深科技按照整体战略部署,提供从芯片封测、SMT制造、IC组装到模组销售的“一站式”全产业链服务,助推国内存储芯片厂商加快形成涵盖存储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晶圆制造、芯片封装与测试、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助力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存储器芯片和产品全产业链条的早日实现。 “本次设立沛顿存储的相关项目建设,旨在满足市场高性能存储芯片未来发展及新增产能持续扩张需求,有助于进一步拓展集成电路业务的经营渠道,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深科技在公告中表示,本项目根据客户整体产能建设的需要,较好地契合客户业务布局,随着客户产能逐渐释放,将直接带动公司在集成电路封测业务订单的增加,为项目产能消化提供保障。 同时,“随着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打破国内存储器领域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和技术壁垒,加速存储器国产化替代进程,提升国产存储器芯片的产业规模,促进我国存储器产业链发展。”深科技还指出,本项目的实施系受到国家政策的鼎力支持,有利于公司加快国内市场布局的步伐,占据更有竞争力的市场地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duna.com/jsddx/6451.html
- 上一篇文章: 建筑内防水技术让德国防水专家Albert
- 下一篇文章: 鸿德知库个世界著名港口中英文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