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历史的中国飞人苏炳添我越老越妖
★ 中国人第一次闯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撰文:王一博 32岁的苏炳添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站在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跑道上的人! 8月1日晚,东京奥运会男子米半决赛上,中国“飞人”苏炳添以9秒83小组第一的成绩,成功入围男子米决赛,也成为首位闯进奥运会百米决赛的中国人。 尽管决赛时苏炳添没有获得奖牌,但他已经创造历史了。 没拿过冠军的短跑王 在百米赛道上,苏炳添创造过很多荣誉,甚至被誉为刘翔之后的田径偶像。年成为职业运动员以来,苏炳添荣誉等身。他是真正意义上第一位突破10秒的亚洲本土选手,是男子60米亚洲纪录的保持者,米两次追平亚洲纪录。1米72的苏炳添,在被牙买加和美国选手霸占的百米赛道上,成为为数不多的亚洲代表。 但在年雅加达亚运会之前,苏炳添是没拿过冠军的短跑王。这位飞人,从未在亚运会和全运会的赛场上拿过冠军。他几乎所有的光彩表现,都是在各项田径专项赛事和商业赛事上创造的。 苏炳添也曾对媒体自嘲,就连以前参加省运会,他也没拿过冠军。 年全运会男子百米,初出茅庐的他位列第五名;年全运会,张培萌以0.04秒的微弱优势战胜他;年仁川亚运会,卡塔尔非洲裔选手费米·奥古诺德跑进10秒内,他屈居亚军;年全运会,他败给势头强劲的谢震业,后者包揽了米、米两块金牌。 他需要在雅加达证明自己。 出征亚运会前,苏炳添心里没底。年冬天,他换了教练。美国教练兰迪·亨廷顿讲究高强度、小训练量。苏炳添觉得自己“练得很好,但是练得很少”,信心不足。 苏炳添还记得百米决赛候场时的情景。他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动作,提醒自己注意听发令枪,又在心里说了很多遍“冷静”。“这个是(综合)运动会,你是要奔着冠军去跑的,跑多少秒反倒不那么重要。” 很多媒体用酣畅淋漓、毫无悬念,来点评那场比赛。终于,雅加达亚运会上,苏炳添以9秒92的成绩获得了冠军,并创造了亚运会新纪?录。 冲线后,苏炳添伸出左臂,做了剑指蓝天的动作。体育自媒体人田兵在看台上放声大哭,周围的观众不解地望向他。“别人只是觉得你是一个名将,你赢是应该的。我一直跟随着他,我知道这一切背后很不容易。”田兵对本刊?说。 在田兵的记忆中,苏炳添另一次“剑指蓝天”是七年前。年的全国田径锦标赛上,苏炳添以10秒16的成绩第一次打破全国纪录。此前,10秒17的全国纪录已经尘封了十三年。冲过终点时,苏炳添将手臂伸向蓝天。有摄影记者捕捉了这个画面。 后来,苏炳添还拜托田兵找这张照片。“(当时)完全没有想到会跑到那种(成绩),就是从那一场比赛开始,这几年越来越强。”苏炳添说。 某种程度上,田兵觉得两次“剑指蓝天”,就像苏炳添职业生涯的两个重要节点。一次宣告了他的横空出世,一次证明了他在百米赛道上横扫亚洲。 少练点 年6月,田兵跟随国家田径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训练。某天晚饭后,运动员们回到各自房间休息。田兵来到苏炳添的房间,却看到他端端正正地坐在桌前写训练日记。田兵接触过很多优秀的田径运动员,但这个细节让他感到意外。 苏炳添是个喜欢回顾总结的人。以前,他把所有的比赛资料存在电脑里,空闲时就翻出来,从头到尾看一遍。“你要重新看一次(录像),才会把要改变的东西或者要注意的东西勾想起来。”苏炳添说。 另一个让田兵惊讶的习惯是,苏炳添用皮尺测量起跑器前后脚的距离和角度。这是新教练兰迪·亨廷顿要求的。苏炳添曾见过博尔特这样做。那时,他还是用脚丈量。亨廷顿觉得,脚步衡量存在误差,若想得到冠军,分毫之差都不允许。亨廷顿是美国人,曾培养出跳远传奇名将迈克·鲍威尔。鲍威尔在年创下的8米95的男子室外跳远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年,国家田径队施行“走出去,请进来”政策,大规模聘请世界高水平外教。亨廷顿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中国。 刚跟着亨廷顿时,苏炳添觉得“完全颠覆”了。哪怕是最简单的下抬腿练习,亨廷顿都说“全错了”。采访中,苏炳添从桌上的纸巾盒里抽出一张纸巾,模仿大腿与小腿的摆动,向记者解释动作要领。“感觉挺容易做的,但是你要用到那种力量做出来的话,发挥出来的效果不一样。你要做得好,非常?难。” 亨廷顿刚来中国执教时,曾对媒体感叹,最难的是如何引导中国运动员调整心理。“这并不是语言的问题,我没法进到他们脑子里去,想帮助他们调整都不得其法。” 多年来,中国竞技体育一直追求刻苦训练,宣扬带伤上场的拼搏精神。有媒体曾记录,刘翔出征雅典奥运会前,他的教练孙海平制定的训练计划,运动量之大甚至让刘翔在结束时大口呕吐。 亨廷顿不是要求大运动量的“严师”。去雅加达前,苏炳添心里一度很不踏实,因为“练得很少”,“少得自己都觉得可怕”。苏炳添要求“练多点”,亨廷顿说“NO”。 “不会跑步” 短跑向来不是亚洲人的强项。基因优势令牙买加、美国选手称霸百米赛道。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在百米比赛中甚至跑出逆天的9秒58,这是人类第一次跑进9秒6大关。 苏炳添崭露头角那几年,田径圈流行一个说法,前30米博尔特也未必跑得过苏炳添。苏炳添爆发力好,起跑反应速度快,但后半程一直是他的弱项。 年莫斯科世锦赛半决赛,苏炳添因为抢跑被罚下场,另一位中国选手张培萌则跑到10秒00,刷新了全国纪录。当欢呼声都送给张培萌时,苏炳添把自己被罚下场的照片存在手机里。 为了一雪前耻,年,苏炳添参加的比赛比往年多一倍,但成绩并不好。那年仁川亚运会后,亨廷顿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测试和数据分析,提出苏炳添在跑到50、60米时,存在节奏混乱的问题,这导致他在后半程速度和力量不够。 年冬天,苏炳添和主教练袁国强商议后,决定改变起跑脚——从右脚在前换为左脚在前。“我必须要从第一步开始,改变技术动作,包括肌肉的记忆。”苏炳添回忆。这相当于让一位运动员忘记如何跑步。那时他去美国训练,教练带来一位当地的女运动员,结果他跑不过那个女孩。 练了一个冬天,依然没有找到最佳状态。苏炳添回忆,他换脚后在美国跑的第一场比赛,60米跑了6秒71。但是改技术前,他的最好成绩是6秒52,这也是当时60米的全国纪录。成绩不升反降,苏炳添怀疑过改变技术究竟是不是正确选择,也想过“不行的话我就退役算了”。 这不是苏炳添第一次产生放弃的想法。年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是苏炳添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大赛。十一年后,他向本刊记者回忆起这场比赛,用了“改变命运”这个词。 6年12月,17岁的苏炳添进入广东省田径队,跟随袁国强训练。进入省队前,苏炳添的最好成绩是10秒59。入了省队,反而越跑越慢,最糟糕时在10秒8左右。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年秋天。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前,苏炳添的信心降到谷底,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甚至想回去读书。袁国强劝他:“你还小,再坚持一?下。” 结果,苏炳添在全国城市运动会上名列第五。比完赛,袁国强激他:“还继续练吗?”“练。” 与刘翔不同 “从那一次比赛开始,我才完全确定做一个职业运动员。”苏炳添对本刊说。 年的技术改变,仿佛是这次经历的重现。但与17岁的自己不同,改变起跑脚让苏炳添彻底把每个环节的技术吃透了。 一直到年5月10日,在日本举行的国际田联世界挑战赛川崎站上,苏炳添以10秒10的成绩拿到男子米比赛第三名,他感觉“开始有一点掌握了”。十天后,他在北京站的比赛跑到10秒06。又过了十一天,他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的比赛,以9秒99的成绩拿到第三。这是苏炳添第一次突破10秒大关,打破了此前张培萌保持的10秒00的全国纪录。他也成为在正常风速下,真正意义上第一位跑进10秒以内的亚洲本土选手。此前,卡塔尔曾有两位非洲裔选手跑进10秒,日本人桐生祥秀则在3.3米/秒的超风速情况下跑出过9秒87的成绩。 这是苏炳添记忆中最畅快的一次破纪录。“所有的中国人或者整个亚洲都非常渴望破10秒,亚洲(运动员)努力很多年都没有做?到。” 苏炳添突破10秒那天,刘翔也在比赛现场。比完赛,苏炳添还没走出赛场,刘翔就离开了看台,等着向苏炳添祝贺。后来,刘翔发微博说:“有幸见证了中国男子米新纪录!苏炳添真的太棒了!” 很多人把苏炳添看作刘翔之后,中国田径的新希望。 但在田兵看来,二人是不一样的英雄。一个在运动生涯早期就创造了历史,达到巅峰。另一个是靠“坚持的力量”,一步步突破、超越。 苏炳添很敬佩刘翔,尤其是8年奥运会受伤后,刘翔选择继续坚持。刘翔退役后,和苏炳添保持着联系。他曾特意嘱咐苏炳添,要保护好身体,不能受伤。 现在,苏炳添对身体格外爱惜。一旦察觉有任何不适,“马上把所有的训练停止下?来”。 越老越妖 苏炳添的左眼下方有一道伤疤。那是儿时和同伴嬉闹时,因为跑太快,撞到地上落下的。 和所有优秀运动员一样,天赋在他小时候就显现了。和同学玩耍,他总是比别人跑得快。尽管个头不高,但步频很快。 初中的一节体育课上,苏炳添和同学练习摸高,体育老师看到他爆发力很好,在地上划了一条线,说:“你要是能跳过这条线就厉害了。”苏炳添不仅跳过了,还超过很多。体育老师立刻让他加入学校田径队,练了一个学期,去参赛,苏炳添拿了冠军。4年,苏炳添进了中山市体校,开始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 一路走来,苏炳添有种冥冥之中被引到这条路上的感觉。没想过成为运动员,没想过拿冠军,也没发誓要如何如何。但他还是站上了跑道,一点点的成绩让他获得了成就感,推着他跑到现在。 在田兵看来,苏炳添的变化,能从他与博尔特的较量中读出一二。苏炳添曾对田兵坦露心声,以前看到博尔特就害怕。他们第一次交手是在年伦敦奥运会半决赛。苏炳添当时就想感受博尔特究竟能跑多快。结果,“还没能够感受他跑多快,他就不见了。” 再次和博尔特同场竞技,就到了年的北京田径世界锦标赛。半决赛上,苏炳添和博尔特在相邻的跑道。由于博尔特在出发环节出现失误,苏炳添一度占据领先位置,直到后半程才被反超。 年伦敦世锦赛,博尔特的谢幕战。赛前热身,博尔特走到苏炳添身边和他击拳加油。“能感觉到苏炳添的信心、格局在不断地增大。”田兵总结道。 对于任何项目的运动员来说,年龄都是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年出生的苏炳添已经不属于年轻运动员的范畴。训练时,他时常体会到身体机能的恢复速度在下降,偶尔自嘲“老了不行了”。 亨廷顿鼓励他挑战年龄。他说:“你还很年轻,保持正常训练就没问题。我们美国运动员都跑到三十五六岁。” 苏炳添则给自己的坚持赋予更大的意义,“告诉后面的人,不是练到二十五六岁整个体育生涯就结束了,还可以练得更长。”苏炳添提到羽毛球队的林丹,他觉得像林丹还在坚持,已经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整个项目的发展。 “现在的状态依然是往上走吗?”那次,在采访的最后,我问他。 “别人说我现在是越老越妖。”苏炳添笑道。 果然,32岁的他创造了中国的新历史。祝贺他,中国飞人!!! 成长实验室有独家社群啦,快加入讨论吧↓添加,成长小伙伴拉您入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duna.com/jsdsb/9934.html
- 上一篇文章: 学员专访丨没想到,我实现了皇艺伦艺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