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年11月27日下午,“置景俱乐部”对谈如期于鸿坤美术馆进行,对谈以“置景俱乐部”展览为契机,邀请了6位策展人,包括戴西云、富源、李贝壳、李博文、孙天艺、苏文祥以及5位艺术家陈俏汐、范西、杨圆圆、刘张铂泷、孙诗共同探讨从“风景”到“置景”的议题,大家从各自不同视角及经验分享了对于该议题的想法及观念。

下文为本次对谈中策展人李贝壳的发言:

今天的讨论活动本来想要介绍一下展览的,后来还是觉得继续探讨一下“置景”这个词的概念会比较有意思,所以我会一边讨论这个词的概念一边举一些我很喜欢的艺术家作品的例子来讲。

富源和韩馨逸前段时间在拾万空间做的展览我非常喜欢,她们的展览探讨了风景问题,包括她们提到的风景在二十几世纪的转向的问题,我都非常感兴趣。所以这也构成了今天讨论会的线索。当然大家可以从不同角度和方向来看这些问题。关于风景的问题我可能不会多讲,而是把重点放在置景上。

“置景俱乐部”的灵感来源之一是W.J.T米切尔的那本《风景与权力》,W.J.T米切尔在书中对“风景”这个词运用如manifesto的形式重新提出了一些概念上的诠释。

克伊普《多德雷赫特附近的日落》

他反对的是单纯的将风景画看作一种愉悦人眼睛的“审美”对象,他认为风景承载了更多经济、社会、宗教的要素。特别是17世纪荷兰风景画和德国风景画,它们体现的是一种民族意志,而不仅仅是对风景审美的欣赏。

在当代摄影中的风景其实也不仅仅是对风景本身的捕捉。ThomasStruth非常有名的作品《天堂》系列,前段时间在北京民生美术馆的“德国8”展览中展出,取景于澳大利亚、巴西、中国、日本等地的森林。还有非常著名的《博物馆照片》系列,这个我后面会提到,托马斯施特鲁特的照片来自现实世界,但却远非经验现实的纪实文献。

张文心《雪花》

在这次展览中的一些作品也有类似的特质,比如张文心的作品《雪花》,体现着一种冷静的远观,不同于旅游照片和风景照片,艺术家运用远观的取景和冷静的目光来看待她所拍摄的事物。

李昶的影像作品《蓝山》拍摄于英国的威尔士,看似静止的画面,但却有微微的运动。

范西《树2》

范西的作品《树》系列,其实更是一种主观的塑造,包括作品运用了一些后期的手段,呈现出不同时间的同一棵树的样貌,体现出了艺术家主观的、权力的变化。

下面我来聊聊置景的问题。这次我做了一个比较扩展思维地对这个词的线索梳理,比较碎片化也比较不成熟,算是一个阶段性的想法。提到置景,大家可能会联想到的是电影拍摄和摄影中的技术手段,但其实在当代摄影中置景也不是什么新鲜的技术,大家基本都会不同程度地运用置景作为手段,无论是前期的制作还是后期的PS。但我认为这个词语本身可以包含更加广泛的维度。我就试图梳理这个词语在历史中的一些线索,我发现这个词也如同风景一样经历了一些转变。所以我开始横向和纵向的来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不仅仅限制在摄影的范畴之内。

首先我认为置景包含着人们对三维空间和不同场所的想象。也就是置景与场所之间的联系。场所在最初形成的时候,寄托了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想象。

希腊神庙

人在艺术中对空间的塑造可以追溯到艺术史的开端,例如神庙的建造,希腊神庙并不是最早的置景,只是较早的希腊人供奉希腊众神遗留得比较完整的、规模又比较大的建筑。在神话和宗教诞生后,人们开始构建对另外一个完美世界的想象,这种想象体现在当时的建筑中。例如这个希腊神庙的功能性是供奉众神,并不是用来居住和工作,所以我认为这是当时人们的一种置景手法,通过建造这种三维空间,来营造一种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大英博物馆

当今的很多美术馆也延续了这种建筑结构,例如大英博物馆,而且有趣的是,博物馆的功能也与人的精神向往分不开,它利用人与展品的距离感和挑高的空间感营造了一种神圣的特性。

古罗马剧场

置景体现的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剧场,因为一提到置景这个词,人们总是觉得与剧场美学离不开,包括舞台的布景、空间的灯光、色彩设置等等。

19世纪伦敦Sadler’Wells剧院

这是19世纪的剧院。这张图很有意思,它是19世纪时期的一张手绘图,图上描绘的是当时剧院深挖了一个长27米、宽7米的大池子,池子占据了整个舞台,将舞台的中央制造成了一个带水的景观。

TheDrownedMan

在后来的戏剧中,置景一直是很重要的手段,包括舞台戏剧和当代沉浸式戏剧。

范西,《幕》

杜塞尔多夫学派的另一位摄影师CandidaH?fer的作品也常常以剧场作为拍摄对象,但她拍摄的剧院往往带有明显的特点和个性。在范西的剧院系列中,艺术家消解了剧院的个性特点,以近镜头的方式带给人一种更加个人化的体验。

迈克·尼尔森(MikeNelson)于年的时候,在伦敦东部的麦特画廊制作了装置作品《珊瑚礁》,之后巡回展至泰特不列颠博物馆。这件作品是一个占据了15个房间的总体装置,房间之间有走廊将其连接。房间中有物品和家具,有亮着的灯和打开的电视,好像有什么故事正在发生一样。有的房间被装饰成破旧的保安室、机修工的车库等等,其中一个房间里丢满了药物用品,另一个镶木板的大厅装饰有美国文物,其它空间里也布满了各式各样的物品……

而自摄影发明以后,人们对于置景的运用可以说更加广泛了。摄影与影像不仅仅可以重建空间,也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陈维,《昨日商店》

陈维的摄影常常运用置景作为手段,大家可能也都非常熟悉他的创作手法,经常会制3-4米的场景,甚至与作品等大。这几件作品也展出于他今年在香格纳的个展中。当然他的作品其实有更深刻的城市问题,比如拆迁问题等等。

蒋志,《无色之三》

蒋志老师的作品,可能大家也都非常熟悉了,他的这一系列很有意思,以纸作为拍摄对象,强调纸本身的三维属性,以及强调纸张与三维立体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当然这也基于图像问题的思考。

陈晓峰,《植物·置物No.1》

陈晓峰的作品,就将置景的视角转换到了室内,不同的公共场景中的植物作为置景的一部分。我们通常很少在意植物在公共空间中的存在,他的摄影却以植物作为中心。

KobieNel《表象不代表真相》

最后呢,置景也可以作为一种对真实事件的还原、改造或者捏造。Kobie的作品就是基于现实案件现场的想象,利用置景,将真实与假象混淆。

关于李贝壳

艺术写作者、策展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后获得伦敦金斯顿大学设计策展硕士学位,以及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学院文化批评与策展硕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博物馆与文化政策方向博士研究生。

赞赏

长按







































白殿风病传染吗
中科白癜风专家国庆会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duna.com/jsdyp/1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