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要点

华为终端想要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从出货量以及配置这些硬实力向设计以及品牌这些软实力迈进,P8会是决定华为能否迈上这个台阶的关键。

入夜,泰晤士河畔华为终端chinaday活动拉开帷幕,在一桩英式老建筑里布置了老上海味道浓郁的现场,背景板用一条河串起了两岸一边是东方的黄浦江岸,一边则是西方的泰晤士河畔,穿越与怀旧氛围浓郁,而场地内回顾华为旗舰产品的照片墙也透露了这场活动以及未来P8将在中国区上市的产品口号:似水流年。

光影穿梭,就是27个小时前华为终端CEO余承东还站在伦敦oldbillingsgate发布会现场的舞台上,再度作为主题演讲者,余承东已经愈发游刃有余,乡音未改但自信满满,向在场的多位全球媒体人发布了P系列——这是华为高端系列里产品沿革最长,产品代记最多的,这次在伦敦亮相的是这个系列的第五代新品:P8,主打卖点:设计、拍照、连接线、用户体验。

与以往不同的是余承东将演讲中关于设计的部分交给了设计团队负责人,JoonsuhKim,这场让Kim三天睡不着的发布一定是意义重大的:在技术、配置上已经纯熟的华为要攻向一个以往不擅长的领域,设计,究竟能否把这个理念很好地传递出去恐怕就是Kim睡不着的理由。

华为的玩儿法开始不一样了。

如果你以为发布会结束了就意味着P8冲向市场的火力已经集结完毕,那么ChinaDay这场为了呼应接下来的中国区发布会,就标志着在消费者市场里的曾经稚嫩的华为,同余承东的演讲一样,越来越成熟了。

海外发布对于国内的辐射力,如何给意欲打高端市场的P8做更多的加持,重金打造的海外发布会如何让它实现价值最大化。这些已经是华为终端早就算计在内的。

从黄浦江到泰晤士河,华为想要的已经不再是出货量数据,华为所要传递的也不再是单纯的技术与配置。用华为终端中国区CMO杨柘的话说:华为终端已经不需求再秀肌肉了。在今天的华为终端看来,能唤起用户情感的品牌依归,才是华为这场品牌升级运动的最终诉求。

而这不仅仅是一场局限于终端的品牌升级,不久前,华为芭蕾脚的广告开始映入眼帘,在网络系统设备站稳全球之后,华为更希望传递的是自己以及世人记住的不应该只是今天华为成功和光鲜的一面,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

新任华为终端全球CMO的张晓云在发布会后的专访中谈到在华为终端的策略或许不是大规模投放和砸钱,而是要讲自己故事,传达属于华为的价值观,张晓云认为用华为的人与用苹果的人应该是有不同理念的人群,华为用户应该是认同华为这种坚持的人。

高端之路

从巴黎到柏林,从柏林到巴塞罗那,在从巴塞罗那到伦敦,华为经历了一代P系列产品的的轮回,从P7到Mate7到可穿戴产品再到P8,华为也实现了消费品牌的快速崛起。

迈向国际市场,冲入高端阵营,真正跻身全球手机品牌第一阵营,这些是所有国产厂商的最高目标。而经历了这个轮回后,华为似乎突然具备了一次实现这三个目标的理由。

首先在产品布局上:华为在主打设计轻薄的P系列产品上积累已久,而在主打性能河大屏的Mate系列也已经展露头角。拥有两条差异化的中高端产品线是环顾今天国内手机厂商中罕有的。

其次在出货积累上:当然,冲入高端必须要有整体出货量做支撑,否则贸然进入高端市场是极度危险的,根据华为消费者业务BG给出的数据,年该业务部门销售收入超过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0%;智能手机发货超万台,位居全球第三名,同比增幅45%。年华为将智能手机出货量目标提升至出货量1亿部,销售收入目标亿美元,其中高端手机占比将由18%提升到30%;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将重兵布局海外,海外收入占比目标由年52%提升到60%。

华为终端第三个能力也就是全球竞争力的布局,华为此前在系统设备征战全球时积累了充足的全球化运营能力和经验,作为消费业务走出国门,显然全球化的销售网络和研发机构必不可少,例如华为在法国的美学中心和设计团队等国际化的机构设置。

如果说智能手机这场游戏已经行之中段,那么握在余承东手里的无疑是一副好牌,自从抓到Mate7这张好牌后,华为终端的走势也就越发顺风顺水,但是想要再上一个台阶,最终实现余承东设定的三年实现全球第二的目标,华为需要一场品牌升级运动。

华为终端渴望的品牌共鸣

如果说不久前系统设备那个芭蕾脚的品牌形象带给大家的是触目惊心,希望传递华为今日之成就来之不易,既鞭策内部时刻不忘创业之艰辛,又释放给大众华为并非是吃掉对手的“黑寡妇”。

那么华为终端在中国区要传递给用户的形象则是萦绕心头的似水年华,温柔地攻占用户的内心,那不是小米倡导的的极客精神,也不是三星、苹果这些国际品牌的豪气干云,而是源于本土的品牌,对于产品的坚持。在华为终端负责产品线的全球副总裁何刚看来“坚持”也华为能够取得今天成绩的唯一一个理由。

作为中国区的CMO每一次推出旗舰新机型都是杨柘压力最大的时候,让他觉得就像“赌命”,从页的PPT中最后提炼出一句话,P7的君子如兰、G7的自在、Mate7的爵士人生每一个口号都耗费了杨柘七天七夜的时间,这一次P8的似水年华更是用了10个日夜。

可以看得出来,与其它厂商简单直白的产品口号想比,华为终端中国区走的是“文艺路线”,如此一来会不会藏的太深,不容易引发共鸣,杨柘并不这么认为,“过去几年国产手机走的是简单直接的路,但是不能因为那条道路代表所有成功的路径,我们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希望打造自己的气质,而且根据数据来看,不仅仅是我们的销量,包括平均销售单价以及品牌认知度的曲线从年以来都是一直上升的,这证明我们走对了。”

可以说Mate7一举扭转了华为终端的局势,至少在中国区是这样的结果:攻入高端价位市场,一款叫好叫座的产品,品牌认可度大幅提升。在很多人看来Mate7的成功有偶然性,诚然三星大屏系列Note系列的缺位,用户对Note系列的审美疲劳,以及三星品牌影响力的退潮成全了Mate7。

但是,必须肯定的是在高端这条路上,华为比任何国产手机厂商走得都要决绝,杨柘做了个直白的比喻:当你吃了三个馒头觉得饱了的时候,前面两个馒头绝对起了作用。“如果没有P6的“美是一种态度”这个台阶,没有P7的“君子如兰”,怎么铺垫用户对华为的信赖和认知?Mate7的成功绝不仅仅是指纹和大屏,这个三星和苹果都有。”

回顾华为终端得这条路,其实并不顺畅。

年10月初到华为的杨柘看到一份报告:根据一份名消费者为样本的调研报告显示,消费者在品牌盲测情况下给予元定价的手机,当露出华为品牌时所给予的价格仅为元,这让杨柘的心凉了半截儿。

干脆就在千元机市场做量,还是坚定地在高端市场寻求出路。华为选择了后者,在首款高端产品D1表现并不好的背景下,依然先后推出的D2、P1,而这两款产品也没能大获成功,何刚坦言:“当时P1发布半年后产品才上市,那时候市场热度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duna.com/jsdyp/6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