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学院丨6大主题新课,带孩子快速体验
北京比较好湿疹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10405/8814675.html 12月上新 上博学院精心策划 通过各个角度深入地认识上博 扎实的内容安排 沉浸式观察文物 12月主打新课丨多馆连讲丨单馆精讲 多种形式的深度课程 周末一起来博物馆“充电”吧~ 课表来啦 日期 (周六) 09:30 6-9岁 10:00 4-6岁 13:30 6-9岁 14:00 10-14岁 (周日) 09:30 4-6岁 10:00 6-9岁 13:00 6-9岁 14:00 4-6岁 (周六) 09:30 6-9岁 10:00 7-9岁 13:30 6-9岁 (周日) 09:30 6-9岁 10:00 6-9岁 13:00 6-9岁 13:30 6-9岁 (周六) 09:00 10-14岁 10:00 4-6岁 13:30 6-9岁 (周日) 09:30 7-9岁 10:00 10-14岁 13:00 10-14岁 (周六) 09:30 10-14岁 10:00 4-6岁 13:30 10-14岁 14:00 10-14岁 (周日) 09:30 10-14岁 10:00 6-9岁 13:00 10-14岁 14:00 6-9岁 xin 新 ke 课 su 速 di 递 12月主推新课 远古小陶匠 ◎主讲人:丁睿 ◎地点:中国古代陶瓷馆 ◎?课程介绍 在距今久远的远古时期,先民们在偶然之间发现了火和土的烧炼魔力,于是陶器便应运而生。作为中国陶瓷史上第一株瑰丽之花,陶器的出现显著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 在漫长而艰苦的环境中,远古先民们创造出捏塑法、泥条盘筑、泥筒套接、轮制法等制陶工艺,陶器也从早期的粗放古拙愈发趋于精致巧妙。本节课跟着老师盘泥条,筑陶器,一起感受原始陶器的质朴古意、探寻远古先民的智慧精神吧!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6-9岁、10-14岁 ◎教师简介 丁睿,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曾参与多次考古发掘工作和博物馆策展工作,具备丰富的少儿教学经验。 时间 不“服”不行:无与伦比的大唐服饰秀 ◎主讲人:裘江 ◎地点:中国古代陶瓷馆、中国历代绘画馆 ◎?课程介绍 中国古代的服饰以上衣下裳为基本形制。本意是保护人们身体的需要,冬天天寒帮助人们保暖,夏天天热帮助人们防晒。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意识的提高,对衣裳的审美要求也随之提高,帽子、屦等起保护和装饰的饰品也随之出现。 上着衣,下穿裳,后世称服装为“衣裳”。但是为什么有的朝代服饰袖口很窄?有的袖口很长很长,甚至拖到地上,而有的则没有袖子。难道古人也穿无袖背心?人物画与唐三彩中的华美服饰究竟是如何形成?背后反映的是怎样的社会风尚?复刻出名画与瓷器中的古代服饰,用实物和文物来给孩子讲述服饰背后的名人典故。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6-9岁、10-14岁 ◎教师简介 裘江,古代文学博士,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擂主,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季军,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长期教授古典诗词与美学课程。 时间 博大宋王朝的神秘邻居——宋辽西夏金社会生活大观 ◎主讲人:徐婧 ◎地点:中国古代陶瓷馆 ◎?课程介绍 宋辽西夏金是一个多民族纷争和融合的时代,奔放豪爽的少数民族与内敛儒雅的中原汉族互通有无,共同创造出了独特而神秘的文化。杨家将轰轰烈烈的战争史话、《鬼吹灯》中衣着华丽的契丹公主、《天龙八部》中云集各大高手的西夏一品堂、《射雕英雄传》中骁勇善战的金人都与这段历史有关。那么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这是一群怎样的人呢?带着这些问题,跟随老师近距离观赏鸡冠壶、海棠盘、穿带壶等典型文物,一起走近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去探寻金戈铁马的岁月里那些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往事。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6-9岁、10-14岁 ◎教师简介 徐婧,考古学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系。曾多次参与吉林、河北、天津、安徽、福建等地的考古发掘及整理工作,有丰富的历史时期考古实践及教学经验。 时间 几件“奇珍异宝”了解丝绸之路 ◎主讲人:詹啸 ◎地点:中国历代货币馆、中国古代陶瓷馆 ◎?课程介绍 从驼铃声声,到列车飞驰;从货轮不止,到天空布满的航线,丝绸之路闻名遐迩,不容忽视的是国人对丝路历史的知之甚少。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丝路文化中选取精华给孩子们讲述听得懂的、有趣的、启发性的内容呢?詹啸老师以丝绸之路的地理发现、文化交流、历史典故等方面为逻辑,从上海博物馆众多国宝文物中选取最适合孩子们接受的文物,以点带面讲述丝路文化,用传承培养自信、用问题引领探索,展现给孩子们一幅真正的丝路画卷。 ●丝绸之路的名字从何而来? ●丝绸之路是固定的一条线吗? ●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对我们的影响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6-9岁 ◎教师简介 詹啸,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人文艺术博主。曾入选敦煌研究院“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志愿讲解敦煌莫高窟。 时间 双语博物馆——藏在碗里的西域神兽 ◎主讲人:郭馨阳 ◎地点:二楼第二临时展厅、中国古代陶瓷馆 ◎?课程介绍 从罗马帝国东征、到佛教传入中原;从丝绸之路的兴起、到中国瓷器的名满天下。多少神奇的小动物随着时代变迁走入中原又走到全世界。你听过格里芬么?你知道摩羯鱼的前世今生么?你想知道为什么古人的狮子千奇百怪么?你想知道传说中的麒麟实际上长什么样子吗? 跟着馨阳姐姐的博物馆双语课,透过一件件珍贵的器物,一起解密那些我们熟知却又陌生的西域神兽们吧!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4-6岁 ◎教师简介 郭馨阳,毕业于英国金斯顿大学家具设计专业,策展硕士。中英口译员。曾于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担任展览策划。 时间 鉴宝小达人——黄金背后的故事 ◎主讲人:于奇赫 ◎地点:二楼第二临时展厅、中国古代书法馆、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玉器馆 ◎?课程介绍 从一把唐代的金杯,如何了解当时最流行的乐队? 从两件锈迹斑斑的青铜器,如何能分辨黄金的多与少? 从玉器上发现的黄金,究竟使用的是从哪里传来的技术? 本次课程主要围绕黄金的制作与纹饰展开,主要向学员们首先通过讲座的形式展示古代中国最为常见的8种工艺,并结合展览中的金银器、青铜器与玉器进行实际观摩比对。课程还会为学员分析黑石号出水金器上的纹饰意义,以及动手参与模仿洒金纸的制作与表现。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6-9岁 ◎教师简介 于奇赫,艺术学理论硕士,毕业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史论系。现为北京市博物馆学会专业秘书,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 时间 多馆连讲·精选活动 上博十二生肖总动员——马上传奇 ◎主讲人:于奇赫 ◎地点:二楼第二临时展厅、青铜馆、货币馆 ◎?课程介绍 马在古代有着超乎其他动物的重要性,它不仅是食物来源和交通工具,还是重要的军事工具和权力象征,人类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骑马?为什么马的好坏决定了丝绸之路的开拓?“马磴子”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这次课程围绕上博文物中的四匹马展开:汉代的“云南马”、唐朝的“三彩马”、清代的“宫廷马”与德国的“银币马”,四个展厅联合授课,给亲子家庭丰富、全面的博物馆感受。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6-9岁 ◎教师简介 于奇赫,艺术学理论硕士,毕业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史论系。现为北京市博物馆学会专业秘书,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 时间 我跟古人学礼仪 ◎主讲人:郭馨阳 ◎地点: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陶瓷馆、中国历代绘画馆 ◎?课程介绍 古人尚礼,从为礼仪而铸造的青铜器到君子必备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排行老大的“礼”再到世人皆知的“礼仪之邦”,中国仿佛就和礼仪相挂钩,且给全世界人都留下了“尊老爱幼”的印象。 假如你穿越回古代,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应对见面、会客、参加茶会、参加派对等场合的礼仪,并从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那个备受瞩目的“礼仪达人”呢? 在这里,馨阳姐姐为大家准备了小攻略,跟着我们一起了解古人礼仪那些事儿。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4-6岁 ◎教师简介 郭馨阳,毕业于英国金斯顿大学家具设计专业,策展硕士。中英口译员。曾于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担任展览策划。 时间 博物馆是什么系列情感篇丨如果宝贝会说话 ◎主讲人:张晓翔 ◎地点: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古代青铜馆 ◎?课程介绍 你知道吗?躺在博物馆里的宝贝们也是有感情的,就像孩子们会喜怒哀乐一样,它们在制造之初,就被寄予了各种情感。要是这些宝贝们会说话,一定能讲出非常动人的故事!分享绘本,用简单诗意的语言讲述一个顽皮男孩的情感力量。接下来一起寻找博物馆里的神秘宝贝,猜猜它们的背后会寄托着人们哪些情感?最后,不如来一场小小的“戏剧表演”吧! ◎?活动时长:分钟 ◎年龄:4-6岁、7-9岁 ◎教师简介 张晓翔策展人,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专业,从事文化艺术展览工作十余年。所设计博物馆课程《博物馆是什么》绘本系列课程曾荣获-年度上海市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教学设计项目奖、-年度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十佳”教学设计奖。 时间 神秘色彩说中国故事 ◎主讲人:颉鹏 ◎地点: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古代陶瓷馆 ◎?课程介绍 色彩是孩子认知事物最直观的途径,每个中国的孩子都该了解中国的颜色,因为,中国的颜色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传承和特定内涵,海棠红、天青色、月影白....... 每一个美好的中国色彩名字的背后都蕴藏着中国人独有的审美情趣,每一件文物的颜色都隐藏着中国文化的密码,从中国色彩出发,融入文物背后的典故、诗句、集体记忆、非遗手艺等文化元素,可以找寻到五千年文化中的精华。 水墨的黑白为什么能展现千里江山?“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到底讲的是那种颜色?秘色是只在瓷器上有吗?原来颜色还可以拿来吃?关于中国的颜色,有着太多的文化值得解读,我们将选取上海博物馆内典型书画、陶瓷等文物,从孩子最能读懂的颜色为入口,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诗词、科技、艺术、人文等多学科内容。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6-9岁、10-14岁 ◎教师简介 颉鹏,中国人民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毕业。颜真卿书法研究院、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研究员,李可染画院青年画师、上海工艺美院书画教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书画专题研究与教学。 时间 时光船:海上贸易和诗情游舟的探秘图 ◎主讲人:徐旭峰 ◎地点:二楼第二临时展厅、中国历代绘画馆 ◎?课程介绍 这是一艘满载大唐奇珍异宝的阿拉伯商船, 不幸沉没于印尼爪哇海域的黑色大礁石旁, 这艘大船装载了什么样的珍贵宝物? 它从哪里起航?又要驶向何方? 船只是哪里建造的?是如何航行的? 为什么称黑石号沉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时间胶囊? 一千多年前的中外贸易是怎样一番盛景? 徐旭峰老师将带领亲子家庭从航海、贸易、艺术三个角度,解读黑石号背后的秘密,打开尘封千年的海底时间胶囊,解密黑石号沉船上的大唐宝藏。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6-9岁、10-14岁 ◎教师简介 徐旭峰,字九峰,现供职于上海书画院展览部,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海上书画人物年表汇编数据库策划人,上海美术学院水墨缘工作室成员,中国戏曲人物画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觉群书画院画师。 时间 单馆精讲·优选活动 “铜”话世界:青铜馆里的双语课 ◎主讲人:李晨 ◎地点:中国古代青铜馆 ◎?课程介绍 中国古代青铜器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同学们知道吗,很多文明都有过青铜时代,为什么中国的青铜器独树一帜?中国和西方的青铜器有联系吗,在遥远的青铜时代,东西方就已经有交流了吗?西方学者居然也会研究中国青铜器,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呢?西方的普通人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向他们介绍中国青铜器?这堂双语青铜课程将解答你的疑惑,让同学们用国际眼光重新审视中国青铜器。 在国际化的上海,英语是每个孩子必备技能,然而孩子们却少有机会用英语讲中国历史。莫急,上博学院推出的双语青铜课程,一堂课帮助孩子学会15-30个青铜文化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让孩子们在博物馆的真实场景中掌握中英文对照的文化和历史!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6-9岁、10-14岁 ◎教师简介 李晨,牛津大学考古学博士,现任职于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从事艺术史与考古学的教学和研究。 时间 宋朝小瓷匠——宋代陶瓷装饰体验 ◎主讲人:刘沁 ◎地点:中国古代陶瓷馆 ◎?课程介绍 宋朝,是我国手工艺发展极为繁盛的朝代,清明上河图画出了一时无两的繁华汴京城。宋瓷,作为我国陶瓷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大名鼎鼎的五大名窑均出于此时。宋朝的手艺人们,借由得天独厚的国家繁荣,又凭借着他们智慧和高超的手艺,将陶瓷的装饰工艺一再发展精进,将刻划花与贴花两种自唐以来就有的技术不断升级,制作出符合宋代文雅气质的美丽宋瓷。跟着老师学习刻划花与贴花技术,做一个爱美、懂美、创造美的宋朝手艺人吧。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6-9岁、10-14岁 ◎教师简介 刘沁,考古学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曾从事少儿教育工作,现从事文旅研学工作。具备丰富的少儿教学经验。 时间 商周的美食与食器 ◎主讲人:应婷婷 ◎地点:中国古代青铜馆 ◎?课程介绍 中华美食博大精深,我们常常在电视电影中看到古代的王公贵族们在餐桌前大快朵颐。然而在先秦时期,人们的烹饪方法和食材都是十分有限的,虽然限制极多,但是在社会的发展下,饮食仍被赋予了诸多文化内涵。走进古代青铜馆,了解古人如何使用青铜食器,探寻先秦时期的饮食文化。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4-6岁、7-9岁 ◎教师简介 应婷婷,毕业于山西大学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在山西参与多次考古发掘工作。现在上海从事文博类展馆的策划工作。 时间 东周列国环游记——青铜篇 ◎主讲人:梁威威 ◎地点:中国古代青铜馆 ◎?课程介绍 东周时期,群雄并起,“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先后登上历史舞台,各诸侯国逐渐形成自身特色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差异在青铜器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如古典庄严的晋国青铜器、华美繁复的楚国青铜器、粗狂厚重的秦国青铜器、精工细啄的吴越青铜器、胡风浓郁的燕赵青铜器等。 想了解东周的时期的诸侯国有哪些吗?想知道它们的青铜器有什么特色吗?那就跟我们一起循着一件件各具特色的青铜器,来环游东周列国吧!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6-9岁、10-14岁 ◎教师简介 梁威威,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硕士,曾多次参与考古发掘和博物馆策展工作,具备丰富的公众考古实践和青少年研学教育经验。 时间 海上大富翁:丝绸之路上的“天方夜谭” ◎主讲人:陈康令 ◎地点:二楼第二临时展厅 ◎?课程介绍 黑石号是一艘来自阿拉伯的贸易商船,船上满载着中国生产的商品。它是9世纪上半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实证。黑石号沉船出水器物种类极为丰富,有陶瓷器、金银器、铜器、铁器、钱币、玻璃器、各类香料以及生活用具等6万余件,堪称一个巨大的宝藏。 这些宝藏的背后拥有许多的文化密码,就藏在丝绸之路上的古代货币当中,等待着你去满满发现。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6-9岁 ◎教师简介 陈康令,复旦大学青年学者,国际关系博士,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学者,著有《礼和天下:传统东亚秩序的长稳定》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时间 为啥领先世界几千年?中国瓷器“独门绝技”大盘点 ◎主讲人:詹啸 ◎地点:中国古代陶瓷馆 ◎?课程介绍 中国陶瓷是中国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陶瓷的烧造技术以及艺术创造上几千年来一直领先世界其他国家,然而关于陶瓷制作中究竟包含了哪些“黑科技”?这些”黑科技”对于今天我们的生活还有那些帮助却很少人知道。 ●瓷器的制作为何很早在中国诞生? ●为什么陶瓷的侧壁由下到上逐渐变薄? ●真正的白瓷到底出现在哪个时代? ●陶瓷烧制技术为何从早期的平烧到后来的圈足垫烧? ●瓷器烧造的过程中温度不够会怎样?温度过高又会怎样? ●古代窑工用什么判断炉火? 我们将带着种种疑问,踏上陶瓷游戏的升级打怪之旅,去亲自破解陶瓷中的“黑科技”。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6-9岁 ◎教师简介 詹啸,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人文艺术博主。曾入选敦煌研究院“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志愿讲解敦煌莫高窟。 时间 海上寻宝小分队 ◎主讲人:许蕾 ◎地点:二楼第二临时展厅 ◎?课程介绍 此次展览不仅展出了多达件的“黑石号”出水文物珍品,上海博物馆还结合自身馆藏,并向陕西历史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扬州博物馆、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扬州唐城遗址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东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和三门县博物馆借展,荟萃了何家村窖藏金银器、巩义窑唐青花、长沙窑外销瓷、扬州和青龙镇考古出土品等各类对比物,使得参展文物共达件/组,可以让我们对唐代社会生活与海上贸易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快来跟着我们一起去特展厅里寻宝吧!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4-6岁 ◎教师简介 许蕾,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并获硕士学位,对民间艺术兴趣颇深,毕业后留校至今。专注儿童美术教育研究10年,将儿童绘画与心理学结合研发的系列课程广受好评。 时间 温馨提示 1.所有报名的亲子家庭,均需佩戴口罩参与活动。 2.家长提前准备好本人及随行儿童的“随申码”,随申码为“当日绿色”方可参与活动。家长须携带身份证,并配合工作人员做信息登记工作。 3.费用包括:展馆导览,文物赏析,现场教学,教具教材等 4.付费和退费:申请退款需提前3天以上(包括3天),开课前48小时,不予退款。 5.所有课程集合地点均为上海博物馆南门绿色通道前,由现场工作人员引导进入博物馆。 6.请在开课时间前十五分钟到达集合处,向工作人员出示报名信息。 7.-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至17:00) 8.在开课前会班主任会通知具体事宜,请加,了解开课详情~ 9.请务必填写家长本人手机号并保持手机畅通,如所填号码无法联系导致课程延误,损失需自行承担。 ●缴费与报名● 长按下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duna.com/jsddx/1145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世界国家之最,有的96的人都有房子,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