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群晖DS打造一套好用到爆
一、条条大路通群晖,NAS的终极之道? 人们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公元前3世纪,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公元8世纪起,罗马成为西欧天主教的中心,各地教徒前往朝圣者络绎不绝。据说,当时从意大利半岛乃至欧洲的任何一条大道开始旅行,只要不停地走,最终都能抵达罗马,足见罗马的强盛。 在NAS这个群雄割据的领域也是如此,折腾过NAS存储的童鞋,几乎都避不开群晖这家品牌,不管黑猫白猫,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总是好“猫”。群晖也以其开明的态度,在DIY领域挖掘出了一片自己专属的非正式市场,当然不少经过深入折腾的用户最终投入了官方的怀抱。群晖通过Drive终端实现了强大的跨平台备份功能,不管是MacOS、Linux还是Windows都可以享用,真正打通了平台壁垒,而且在Windows端甚至可以实现业内独家的整机备份,所以也广受商业用户的青睐。 我作为一名NAS刚需者,自然也迈入了群晖的用户行列,我之前入手的NAS基本都是两盘位,所以这次考虑的是一步到位,上一套4盘位的NAS。我所覆盖的使用场景包括了iMac、MacbookPro、windows主机间的数据备份与共享、影音资源的读取、远程渠道的访问。 群晖目前的产品线分布很均衡,从低端到高端都有覆盖,可以充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经过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之后,我最终入手了群晖DS+,搭配的是手上闲置的2个西数8TB的红盘,考虑后期再升级到4盘位。 二、群晖DS+/西数红盘的外观设计如何?1??:首先我们来看看NAS的包装,采用的是NAS中比较常见的环保牛皮纸包装,正面贴有的标签纸上印有产品的样图。 抛开繁琐的开箱之后,我们取出了主角——群晖DS+,从正面的视角来看,一共是4个硬盘托架。相比于2盘位,四盘位果断更加方方正正。在配色方面,依旧延续了经典严谨冷峻的黑色工程塑料,虽然可能不如白色或者银色亮眼,但给人一种扎实稳重的理工男范。 按键指示灯方面,群晖DS+在正面加入了5个指示灯,STATUS代表NAS的工作状态(蓝色为正常,红色则为异常)、DISK1-4分别代表四个插入硬盘的读写状态,右侧下方还有一个USB3.0前置端口以及电源开关。前置端口还是很重要,比如直接插拔U盘一键备份。NAS左右两侧都是Synology的标志,算是一种提升产品辨识度的策略。 因为是四盘位的组合,所以群晖DS+也在NAS尾部为其加入了两个风扇分别进行散热,同时此处也是接口的分布区域,涵盖了2个千兆级的RJ45以太网端口,1个后置USB3.0、1个eSATA、Reset按钮以及kensington安全插槽。或许有的同学对于eSATA(红色端口)还比较陌生,它属于主板SATA接口的“外置”版,你可以直接接入SATA硬盘而不用打开机箱。 在群晖DS+的底部还预留了双M.2SSD插槽,搭配PCIe的固态硬盘,可以提升机械硬盘的I/O响应效率,我个人是比较建议大家考虑选择闲置的固态放在里面,作为高速缓存提高读写。 取出所有硬盘托架后,可以看到内部的硬盘接口是标准的SATA(数据)+POWER(供电)一体的接口,同时集成在了一个PCB板上,这也是比较通行的做法。 2??: 我使用的硬盘是西部数据专用于NAS存储的红盘,适合24×7全天候工作环境,西部数据此外还有最常见的面向PC的蓝盘、面向游戏用户的黑盘、面向监控的紫盘以及面向企业的金盘,可以充分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我所使用的红盘型号是WD80EFAX,接口为SATA6Gb/s,缓存MB,读速RPM,三年有限质保,具有较好的噪声和振动保护,作为群晖DS+的内置硬盘最合适不过了。 西部数据红盘还采用了WD独家的NASware3.0技术,可以在NAS和Raid中实现了性能和可靠性的平衡,相比于之前的2.0版本,加强了RAID错误校正、相容性、传输效能以及电源管理等功能。其中的RAID智慧错误校正功能,可以降低因错误复原程序而导致的RAID设定错误,也能减少重建RAID设定的时间。 群晖DS+本身应有4个硬盘位,可以支持4个3.5英寸机械硬盘或者2.5英寸固态硬盘,最大支持TB的扩展,所以说它的上限还是很高,常见的硬盘组合一般会考虑2个大容量(8-10T)或者4个中等容量(4-6T)。 而且在硬盘托架的外层,群晖DS+还设计了防盗锁孔,需要通过附赠的钥匙才能解锁,算是一个安全性的小细节。 3??: 我在观察群晖DS+内部的时候,我还发现了一个SO-DIMMDDR4内存插槽,正好我最近在给iMac升级内存,就试了试金士顿16GB的笔记本内存。群晖一向很挑内存,但金士顿的骇客神条恰恰就可以完美兼容,而且还突破了DS+默认最大8GB的限制。 现在内存条还是真是便宜了不少,想想之前16GB基本上都是破千的节奏,现在只要元出头。HyperX作为金士顿家的精选内存颗粒版本,相比于普通版本还是更有保障一些。 而且这条内存是1.2V的低电压,即使是轻薄本都可以放心使用,NAS自然更没有问题了。金士顿的兼容性很不错,所以用在群晖身上也是完美兼容。 在群晖DS+上安装内存也非常方便,只要把金士顿骇客神条的金手指对准DDR4的插槽,听到咔噔一声就算安装好了,NAS在启动之后就能自动识别了。 三、群晖+有哪些优秀的场景体验?1??:初次使用群晖+时,我们需要通过「SynologyAssistant」查找到本地局域网上的NAS,并且注册一个账户。 在硬盘中安装完DSM系统之后,在浏览器中输入分配给NAS的「IP地址」,就能够进入如下图所示的系统界面了,在Windows和MacOS上都可以籍此进入后台。可以看到整个界面就是常见的图形菜单系统,最显眼的就是左侧的套件中心、控制面板、FileStation。 「套件中心」可以理解为是群晖的软件商店,里面涵盖了丰富的应用和扩展内容,如果没有找到想要的,还可以通过手动安装的方式进行补充。 「控制面板」则是群晖的设置中枢,可以对文件管理、网络连接、系统设置、应用程序等进行详细的设置调整。 「FileStation」就是群晖的文件管理系统了,不过我个人用的比较少,平时主要是在添加共享文件夹时才会用到。 接下来我们需要建立「存储池」,在RAID类型的选取上,普通用户建议使用群晖的智能RAID——SHR,它会根据当前的硬盘数量自动调整RAID类型,比如我是两盘位,就会启动RAID1。如果是专业用户可以根据盘符数量和使用需求考虑RAID1,RAID5,RAID6和RAID10。 在「HDD/SSD」的菜单中还可以看到刚才安装的两块硬盘,单张硬盘实际可用容量为7.28TB,使用SHR后实际可用容量在6.98TB。后面我还会考虑搭配NVMeSSD作为高速缓存,来提升机械硬盘的I/O响应效率。 2??:接下来我们来聊聊群晖DS+的场景体验,首先在硬件方面,群晖DS+采用了intelJ处理器,4核心4线程平台,主频2.0GHz,Boost频率2.7GHz,14nm工艺,10WTDP。 在内存方面是板载三星DDR4内存,电压1.2V,我通过额外的内存插槽拓展了金士顿16GB骇客神条内存,达到了20GB,群晖很挑内存,不过金士顿骇客神条肯定没有问题。此外两个RJ45端口对应的网卡为RealtekRTLH千兆网卡,所以在硬件方面还是非常不错。 NAS与电脑的连接除了浏览器的IP访问外,更便捷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文件管理系统进行接入,Windows大家都见得比较多了,我们来说说Mac系统的接入。在同一局域网下时,「访达」的网络界面会显示当前接入该网络的设备,选择之前命名的存储空间,输入账户密码即可。 下面就是当前我的NAS中设置的共享文件夹,需要注意如果在NAS中不是共享文件夹,在此处就不会显现。所以大家把握好共享分寸就可以了,而我宿舍就我一个人用,所以就是全部共享了。 我也用了一个12.91GB的《黑暗骑士:崛起》测试了一下电脑与NAS之间的数据读写,可以看到从NAS到iMac的传输速率达到了MB/s,基本跑满了1Gbps的带宽。但是为啥从iMac到NAS只有不到60MB/s,开始我也纳闷,后来发现是因为我的MacbookPro正在进行TimeMachine备份,所以占用了上行带宽。 关闭了正在备份数据的任务之后,通过FastCopy可以看到读写速率都恢复正常了,这也是目前千兆网口在MacOS和Windows双平台上能够达到的峰值速率了,而且传输相当稳定。 那么有没有办法让我在备份的同时也不用影响到正常NAS文件的读写呢?其实群晖DS+尾部的两个RJ45网口还可以实现双网口的「链路聚合」,如果搭配同样支持链路聚合的路由器,就可以实现1Gbps×2的带宽了,可以满足两台主机同时满速访问读取NAS里面的情况,前面出现过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过可惜目前手头上没有这种规格的路由器,等后续我测试具有链路聚合功能的路由器时,再给大家重点展示一下了。 如果是手机用户,比如我的iPhone,还可以通过APPStore下载群晖全家桶,比如「群晖管家」、「Drive」、「DSfile/photo/videos/audio」等,可以在手机端实现接近于NAS管理、数据备份以及多媒体访问。用过许多NAS之后,群晖是唯一一个让我愿意用手机端控制的品牌,你就知道想要做好手机端的舒适体验有多不容易了。 3??:除了数据的传输外,群晖DS+于我更重要的使用场景在于数据备份,因为经常需要在iMac、MacbookPro、Windows主机上切换使用,总是缺乏合适的设备来备份数据,而群晖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NAS自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备份。 首先来说说「TimeMachine」:群晖DS+虽然没有专门的TimeMachine套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行设置一个共享文件夹来管理备份。 需要注意的是要给Mac系统登录的账户打开「读写权限」,这样Mac系统才能写入备份。此外建议把备份文件夹的容量根据Mac内置硬盘的容量限制2-3倍数,否则它就会一直备份占据很大的空间。因为我的MacbookPro是GB,iMac是GB,所以我就讲文件夹的最大容量限制为了1TB。 最后在TimeMachine上将此前设置好的文件夹作为备份区域,就等着Mac完成第一次备份,耗时会比较久。我设置的是每小时备份,毕业党伤不起啊,少一天的工作量都是非常痛苦的。 如果没有定期备份的习惯,就会像我一个博士同学,他一直使用的SurfacePro,结果上个月电脑嗝屁还没法维修,半个月的辛勤工作付之东流。所以如果是Windows用户,我个人强烈推荐「ActiveBackupforBusiness」,在群晖套件中心可以下载,这个软件可以实现多台主机、服务器的整机备份,用户如果要重装电脑,就无需重新安装原本下载的软件了,直接一键还原。 下载好软件之后,在需要备份的主机上下载「ActiveBackupforBusiness代理程序」,填入本地NAS的IP地址以及管理员账户密码。 在ActiveBackupforBusiness的后台界面就可以看到备份计划和之前的备份记录了。建议大家备份的时候选择系统卷,一般很难会遇到硬盘全坏的情况。在备份时间的选取上,我设置的是晚上23点。 可以看到当前已经完成了数据的备份,如果需要还原的时候怎么处理呢?在Window的客户端下载安装「ActiveBackupforBusiness还原工具」。 通过这个工具制作一个「WindowsPE还原启动U盘」,重新装机时通过BIOS引导开机之后,联网接入NAS,就能够还原系统的所有文件和设置了,是不是相当的方便。 对于手机用户而言,完全还原数据肯定是不现实的,我认为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照片和视频的存储,作为一枚苹果用户,经常最头疼的就是iCloud容量不够用了,又要扩容,但何时是个头。而现在有了群晖家的「DSphoto」和「DSvideo」就可以实现备份查看两不误了。 DSphoto可以将手机内的所有照片和视频都备份到NAS里面,而且可以通过这个软件直接查看,我一次性就备份了张照片和视频。DSvideo则可以直接访问NAS中的视频资源而且手机端的访问速率非常的快,基本上可以秒开,几乎不需要本地存储了,低容量闪存的手机用户只能直呼“专业”。 4??:相信大家都用过OneDrive这个软件吧,它会在你的本地建立一个文件夹,只要你在该文件夹中对文件进行复制、删除、编辑等操作,其他使用了同步文件夹的主机也会同步。群晖也提供了一个本地的同步工具——「SynologyDrive」。我们要在DSM系统中下载,并建立一个团队文件夹。 然后在群晖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duna.com/jsddx/6629.html
- 上一篇文章: 就业大讲堂北京高校毕业生出国境留学
- 下一篇文章: 硬件冷知识选购M2接口SSD的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