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非洲开发银行行长阿德希纳在会议间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非洲不存在“债务危机”供图/新华社

昨天,作为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重要配套和开场活动,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六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召开了三场专题研讨会,议题分别是:推进工业化合作,助力共赢发展;深化贸易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共有名代表参会。其中,中方代表人,非方代表人。除了研讨会,会议还举办了中非CEO高层对话会、中非企业对接洽谈会等一系列配套活动。

大会期间,中国贸促会还与非洲对口机构举行了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共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17个,为中非工商界搭建机制化交流平台,推动企业家大会的成果落实。

根据合作谅解备忘录内容,双方机构将积极推动建立中外方理事会、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实现年度互访,为两国企业提供商事法律服务,支持两国企业参与双方组织的贸易促进和投资活动。

中国贸促会会长姜增伟表示,通过中国贸促会与非洲各商协会建立更密切的机制化合作关系,可为中非企业提供更多合作平台,提供更好的服务,共同推动中非经贸合作走深走实,造福中非人民。

非洲工商会联盟主席瓦基尔则提出,非洲与中国经贸合作潜力巨大,欢迎中国企业赴非投资,促进中非互利共赢发展。

截至目前,中国贸促会与国(境)外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商协会和国际组织共同建立多双边工商合作机制总数超过个,基本建成了覆盖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区域大国、重要新兴市场和我国周边国家的机制化合作网络。

焦点一:以往合作带来了哪些收益?

自年以来,中国已连续九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非贸易额达亿美元,同比增长16%。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曾介绍,中非经贸合作的首要特点就是互利共赢,既帮助非洲改善基础设施,创造就业,也带动了中国企业、中国标准、中国产品走出去。

能源投资助中国产业发展

非洲有着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昨天,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宜林在会上说,工业化的重点是能源,能源里的油气又是重中之重。非洲是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到年底剩余的石油可采储量还有亿吨。其年产量为3.83亿吨,中国为2亿吨,非洲相当于中国年产原油的两倍。

所以,中石油从年起就在非洲开展了油气的投资合作业务。非洲有10个主要油气资源国,中石油在其中7国投资了18个项目,累计投入约亿美元,给非洲财政贡献约6亿美元。“同时,油气行业合作的不断深化也拉动了相关产业合作。”王宜林表示。

除了油气资源,非洲还有矿业资源。中钢集团是最早进入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董事长徐思伟说,经过多年发展,中钢集团陆续在津巴布韦、南非投资35亿元人民币,建立起3个洛铁资源的开发基地和洛铁冶炼生产工厂,为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和非洲钢铁技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些年,为响应“一带一路”号召,中钢集团还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与非洲开展合作,大力推动了公司在加蓬和喀麦隆铁矿资源项目的开发。

本地化经营带动非洲经济

既然是互利共赢,中国企业在非洲的经营发展能为当地带来什么?会上,不少企业家都提到在非洲的“本地化经营”战略,包括雇用大量当地员工、为当地带来巨额税收等。更重要的是,中资企业的经营使非洲的资源优势真正得以显现,培养了非洲自行发展的能力。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任洪斌举例说,该公司的贝宁纺织厂,主营产品是西非的印花坯布,所有原料棉花均由贝宁当地生产。该厂在当地共雇用名员工,只从中国派了五名管理人员。现在,这家纺织厂不仅解决了贝宁棉花的深加工问题,每年还上缴各种税收共计约1.5亿西非法郎,织出的布在当地供不应求。

“把非洲所产的初级产品提高附加值,在当地生产,利用当地原料,培训当地员工,使产业能够在当地生根,为当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任洪斌说。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宝华也表示,非洲最大的优势是自然资源和人口,劣势是缺乏资金和技术,中国企业可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税收和就业,进而帮助非洲实现整体经济结构的发展。

“八大行动”将带来新机遇

在“八大行动”公布后,中非合作又有了新机遇,中非企业家们也在研讨会上对彼此提出了新要求。

肯尼亚私营企业联盟首席执行官卡罗琳·卡鲁基对“八大行动”中“继续发挥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作用”的表述印象深刻。她表示,非洲有很多中小企业,肯尼亚有80%都是中小企业,目前这些企业因资本匮乏没能在全球发挥影响力,也很少与中国或其他国家有出口贸易,她希望这些中小企业能利用好发展机会。苏丹蜂群集团总经理奥斯曼的要求则更加具体,他提到,非洲的私营企业有很大发展潜力,希望中国能对这些企业给予金融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比如设计一个新的融资渠道等。

中国企业对非洲的要求更多是在基础设施方面。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秘书长伍萱说,如果自己能见到非洲国家领导人,会向他们建议,非洲工业化的关键是解决能源供应不足、电器化水平低和用能成本高这些问题,这样才能实现非洲的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舒印彪也提出,非洲能源基础设施确实需要加快发展。他表示,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现在非洲的人均用电量是世界用电量的五分之一,没有充足的能源保障,工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几乎是不可能的,要加快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联互通。

焦点二:未来中非还会有哪些合作?

从年约翰内斯堡峰会以来,三年间,中国对非洲年均直接投资保持在30亿美元左右,双方加强产业对接,不少重点投资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在制造业、航空等领域的合作也取得新突破。在昨天的企业家大会上,不少与会者都表示,本次峰会后,中非双方将从能源、金融、旅游、文化、电子商务等方面加强互利合作。

加大对非基础设施投融资

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表示,中国进出口银行是中国金融机构在非提供融资最大的金融机构,“八大行动”的前三项,包括产业促进行动、设施连通行动和贸易便利行动都与中国进出口银行有效配置金融资源有关。

她提出,未来计划在三个方面开展中非合作。首先是积极促进贸易发展,给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提供融资,投资项目可以包括制造业领域里的工业项目,也有农业发展项目以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这可以增加非洲出口品的价值,为非洲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建设及海关通关便利方面提供支持。

其次是加大对非洲基础设施的投资和融资支持,“支持贸易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特别是道路、交通、港口、物流。”胡晓炼表示,中国进出口银行已经累计为非洲超过公里的公路、超过公里的铁路提供融资,还有很多港口项目例如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等,今后还会继续大力支持。

第三,中国进出口银行还将在服务贸易领域和非洲开展合作。胡晓炼举例说,中国进出口银行可以支持非洲旅游项目的开展,既包括完善的旅游设施,也包括能够到达旅游目的地的交通设施。同时,还要与非洲的商业银行、区域银行共同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得融资能够更好满足非洲经济发展的需要。

打造多样化中非旅游产品

“八大行动”中的第七项行动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贸易,把非洲作为中国人出境旅游的首选地”。过去五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导下,中非两国的旅游贸易日益激增。特别是许多中国年轻人,将非洲作为新、奇、冒险旅游的首选地。年,中国游客到非人数超过万至万,占中国出境旅游的10%,这个数字较六年前的3%翻了三番,且平均每年都在以50%的速度增长。

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李晓鹏表示,下一步,光大旗下的中青旅股份公司要进一步布局非洲市场,构建中非旅游贸易生态圈。具体举措包括加大双方对话交流机制,解决政策问题;打造双向推荐机制;建立产业协同机制等。同时,还要进行服务提升,李晓鹏解释说,总体来看目前中非旅游产品比较单一,缺乏个性化、小众群体、团队旅游和会展等各个方面的旅游产品,需要打造一系列旅游产品,为双方游客服务。

同时,光大集团还要加大在非洲飞机租赁业务的发展,包括宽体机、窄体机、直线飞机等,还要帮助非洲建设和运营一批机场,使它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备,更多的中国老百姓到非洲去更方便、更安全。

此外,在人文合作领域,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振高还表示,该集团正在研究探讨文化业务方面的合作。一方面,通过市场化运作,把非洲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做一些包装、运作,引进到中国,比如保利集团的剧院院线里面,进行巡回演出。另一方面,也要把中国优秀的、传统的、好的艺术形式,包括歌舞、电影和电视剧等,出口到非洲国家,让非洲人民能够享受到、消费到中国好的精神文化产品。

非方将着力改善营商环境

不只中方企业,非方企业在大会上也提出不少加强合作的新举措。南非黑人工商理事会主席桑迪莱·尊古表示,“八大行动”中提出的“支持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与非洲黑人工商理事会不谋而合,他们也希望建立一种机制,为经营良好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融资支持。

在中国企业家关心的基础设施领域,毛里塔尼亚雇主联盟的阿迈德坦言,该国还有很多有待开发、升级的空间,一方面他们本国计划投资10亿美元建设四个港口,另一方面在排水排污、农业灌溉、废水处理以及交通和城市规划等方面,也有潜力可以挖掘。

他还构建了一幅投资前景,首先推荐的就是该国的渔业,资源丰富且目前发展良好,还有造船业和船只修理行业,待港口建立起来之后,也会有较大发展。此外,该国的矿产资源也很丰富,需要更多的技术和人工。

卢旺达是非洲大陆第二受欢迎的经商之地。卢旺达发展署首席运营官伊曼纽尔·哈蒂杰卡提出,加强中非合作,卢旺达要先解决自己国家面临的问题,首要问题是打击腐败,确保政策有效、透明、可延续。其次是要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5%以下。如此,才能有一个对投资者有利的经商环境,吸引投资。

焦点三:非洲转型能否借鉴中国经验?

“在过去40年,中国每年外贸增长达50%,这源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是由农村经济逐步转向工业化。”专题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主持时说。中非发展有许多相似之处,面对非洲的自然资源如何实现工业化转型,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能否借鉴?也成为这次研讨会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duna.com/jsdgk/12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