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瓶颈,老电脑焕然一新一分钟明白固态硬
你电脑的性能取决于最差的那个配件的性能! 和木桶原则一样~ 你想知道你电脑的瓶颈在哪吗? 对!正是硬盘! 其实这不难理解,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转的硬盘你听说多少年了?现在依然是转,十年前就达到物理极限了,硬盘接口从上世纪90年代算,至今也不过是从IDE到SATA到SATA2再到SATA3。而CPU换过的代次都够我说一篇文章了。硬盘作为全IT行业发展最慢的配件!没有之一! 拷电影!拷游戏!拷课件!拷资料!你敢说你没忍受过那漫长的等待? 更换固态硬盘(SSD)!7秒开机不是梦!平均性能是传统机械硬盘的10倍!最新的M.2SSD性能突破百倍有余! 为什么现在买?固态硬盘在前几年是高端的象征,土豪专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不断降低,已经突破2元/GB 为旧电脑上购买固态硬盘常被人看做是一笔头脑发热的投资,而现在SATA3.0的硬盘是当之无愧的主流,具有相当高的广泛性,即便后期电脑淘汰,依然可以用在其他电脑上,或者在光驱位做第二块硬盘,或者作为移动硬盘使用,使用价值极其长久。 最后,mSATA面临被取代的命运,新机器更换了M.2接口,如果为老电脑升级,这是最后的机会,之后恐怕会同老DDR内存一样“物以稀为贵”了。 那么选购固态硬盘SSD主要看三点:接口、闪存单元、主控! 1接口选固态硬盘先得确定接口,要不然插不上╮(╯_╰)╭ 当下接口主要分为SATA3,mSATA,M.2(也称NGFF)三种: 一、SATA3 电脑硬盘从IDE到SATA(1.5Gbps)经历了SATA2(3Gbps)一步步进化而来,于年发布了SATA3(6Gbps),产品大约在陆续上市,迎来了大面积普及。 SATA接口普遍、广泛、向下兼容,是当之无愧的主流,所以无论过去、今天还是未来都不会淡出大众的视野。 如果不能确定接口,选择SATA3总是不会错的选择。 SATA3的硬盘形如这样,有个漂亮的外壳是他的主要特点 改造计划: 笔记本需要拆掉原来的硬盘换上,保留原硬盘的话,可以通过光驱位硬盘支架把旧硬盘移到光驱位(大约30元); 如果想保留光驱,可以再买一个外置光驱盒,大约50元(注意选择USB3.0不用额外的供电线),把旧光驱改造成外置光驱; 如果未来笔记本淘汰了,还可以买一个USB3.0——SATA转接线,把这块固态硬盘摇身一变变成一个块高速的移动硬盘,他2.5寸的小身躯完全能够胜任。 二、mSATA mSATA是miniSATA的缩写,是为笔记本开发的小尺寸接口。 -年左右的笔记本,采用Intel70、60和50系列主板的电脑(比如HM65)都是支持mSATA的。厂家有可能直接在主板上预留mSATA口,直接买回来插上就可以了,十分便捷。 而缺点就是因为制作工艺等有些影响速度、和价格:相比SATA硬盘更贵,速度也略慢,生产厂商并不多,有能力与SATA达到相同速度的厂家并不多(有三星、浦科特等)。 (下图上方为mSATA固态硬盘,我们可以用两条金手指来识别它) mSATA因为外形裸露,未来笔记本淘汰后二次利用几率较低,不过也有mSATA转SATA的底座,可以将其放在台式机中再次使用。 另一个对mSATA不利的消息是——被取代已成定局,Intel新发布的M.2接口,就是为了取代mSATA而生的,所以mSATA很可能从现在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反过来讲,如果您要升级mSATA硬盘,那现在必须得下手了,正如今天购买DDR2内存一样,这类古老的东西反而物以稀为贵。 三、M.2接口 mSATA严重不符合Intel超级本的性能要求。Intel终于忍不下去了,发布了M.2接口(也叫NGFF,上图下方,我们可以用三段金手指识别它),意图取代mSATA,这一下打开了禁锢固态硬盘的枷锁达,目前读取速度已经到了MB/s写入也超过MB/s。 需要注意到是M.2有走SATA通道的,也有走PCIExpress通道的(平时给显卡用的接口,有着超级大的带宽(显卡平时用x16,他用x2或者x4)比如下图) 当下速度记录保持者Intel系列(PCIe口) 于是接口其实也不是咱们选它的╮(╯_╰)╭而是他选咱们,大约从Intel的80系列主板(比如B85,Z87)开始有厂商支持M.2接口,现在的系列主板(比如H,B,Z)基本全系普及。 这就是传说中的32Gbps的M.2接口,新款系列主板都支持,90系列主板不是原生支持,多数只有10Gbps,不过也很快了。新的主板会同时支持M.2走两种通道的产品,以前的产品有可能存在互相不兼容的问题。 而之前笔记本70、60和50系列(比如HM65)都是支持mSATA的。(也就是大约年-年) 所以根据主板的接口、或者电脑的年代来选择接口是第一步。 选购规则——有M.2尽量上M.2!不清楚的话SATA3最万能! 2闪存单元闪存单元分为SLC(单层级单元)、MLC(多层级单元,其实就是指两层)、TLC(三层级单元)。 用白话翻译过来就是,把每个存储给分成两份或者3份了,他不是新的单元,是旧的分隔的,所以分的越多速度越慢,又因为每个存储颗粒是有使用寿命的,分了三份相当于增大了访问这个单元的可能性,所以使用寿命也会下降。 于是SLC的性能最好、寿命最长,不过也最贵; MLC的介入二者之间,固态硬盘能够降价到今天MLC功不可没,也是当今的绝对主流; TLC虽然在网上被说得危言耸听,不过《微型计算机》杂志曾做过一次超长时间读写测试,到了理论报废时间硬盘并没有出现损坏,换句话说,正常使用电脑的频率,就算他到寿命一定损坏也得个三年五载了,完全达到了电脑的寿命。况且有助于价格的进一步下探,恐怕你再不喜欢也是未来的主流了。 这张图虽然粗糙,但道理解释的清楚,就是说他不是HBM堆栈式显存,TLC还是用那区区16GB的存储颗粒,但是硬生生的瓜分出48Gb的大小来,相对来讲存储速度降低、寿命降低,但高端厂商仍靠着技术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性能水平,既然寿命满足了我们的日常应用,TLC势必成为未来的主流 那趁这个时间段,我们可以折中选择一个MLC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兼得。 3主控芯片看这小小的PCB板上全是存储颗粒,全靠那一小点主控芯片控制着他们,主控无疑相当于硬盘的大脑。 Intel、三星、东芝他们都有自己的主控,不一定最好,但他们同时也拥有软件来达到一个优化的效果,所以综合素质很高。其他的主控有Marvell、SandForce(他们俩占了90%的市场份额,所以真不用细选)、JMicron智微、Indilinx等。 Marvell主控是业界非常不错的主控 不同的主控的效果用白话说就是:固态硬盘用时间久了,产生的碎片多了,就慢很多,只有几分之一的速度了(即便如此也比传统硬盘快),他们会采用不同程度的GarbageCollection(垃圾回收,相当于Windows的磁盘碎片整理),保证随着时间推移也不会慢。其中做的比较极端的是浦科特,他们的TrueSpeed号称永不掉速,但因为存储颗粒是有使用寿命的,一闲暇下来就整理无疑会对硬盘寿命造成影响。 其实今天固态硬盘已经大发展到一个成熟的阶段了,主控、包括闪存颗粒用的原片还是白片等问题,我们其实已经没必要详细去知晓了,选择一个靠谱的品牌这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于是选购规则为: Intel的最贵,也有他的道理,他是规则制定者,行业的标杆,如果不差钱,买Intel不会错。 三星、东芝、Crucial(中文名英睿达,美国镁光科技旗下的,镁光科技年创立)都有自己的存储颗粒、主控、优化软件,如此一条龙的质量控制,做出的产品一定不会差。(不过东芝市场宣传做的不算太好,OCZ饥饿鲨宣传的好质量控制又不太好,终于走向倒闭被东芝收购了,希望他俩能合作愉快再创辉煌吧)。 而其他厂商就有一个筛选闪存颗粒严苛程度的问题了,其中做的较好的早已名扬天下,想必大家也一定知晓,Plextor浦科特,SanDisk闪迪,Kingston金士顿,PNY必恩威,Corsair海盗旗等等。不过也是越举例越良莠不齐,性能就截止到金士顿得了,而他在国内假货太多,购买截止到闪迪得了。 小布侃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duna.com/jsdgk/5884.html
- 上一篇文章: 突破瓶颈,老电脑焕然一新一分钟明白固态硬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