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推荐绿皮书
特别推荐 莎士比亚说:“朋友间必须是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友谊。”这便是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本文涉及内容剧透,谨慎阅读。) 故事梗概 六年前,美国,伯明翰。纳金高尔作为第一个受邀在白人机构演出的黑人,在全场白人观众的舞台上静默而立。当天,他演奏了一首白人写的音乐,结果被3K党的人推下了舞台,惨遭殴打。 六年后,伟大的黑人钢琴家唐·谢利离开了卡内基音乐厅楼上他“金碧辉煌”的住处和万众拥戴,演出费是南方三倍的北方。和他的三重奏乐团前往了充满歧视的美国南部,开始了自己的巡回演出。 唐·谢利Dr.DonShirley(图片来自网络)从任何角度来看,唐·谢利(马赫沙拉·阿里饰)都是一个天才,一个绝对的神童。他于年1月29日出生于牙买加金斯敦,当时他刚满两岁,在9岁时在华盛顿特区的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全日制学习钢琴。18岁时,他首次亮相,19岁时,他与伦敦爱乐乐团合作演出了他的第一部原创作品。但他不仅仅在钢琴上有天分,还能流利地讲了八种语言。此外,他还获得了音乐、心理学和礼仪艺术博士学位。而维果·莫特森饰演的另一个主人公,托尼·利普——当过兵、夜总会服务员、小混混,为了50美元去比赛吃热狗,满嘴脏话,一言不合就动手的主儿。 一个涵养极好的音乐家和一个街头混混的人生原本是不可能有任何交集的,但命运却让他们因为一场巡回演出碰到了一起。 从一开始,托尼就是个种族主义者,和他老婆德洛丽丝比起来他显然无法接受黑人,无法接受到什么程度呢?即使下个月交不上房租了,也要把家里黑人喝水用的杯子扔到垃圾桶里。而当他看见老板是个黑人时,他的内心显然是拒绝的,尤其是谢利提出自己要的不仅是个助理还是个男仆,需要洗衣服、擦鞋子的时候——他起身便走,身为白人的尊严让他不能接受这一切。当然,对于一个白人混混来说,只要价格合适尊严也不是不能卖的,只是价格稍微高了点,周薪美元。 只要钱到位,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出售的,这就是托尼的信条。 其实和托尼比起来,谢利的内心是自卑的。自卑到他面试托尼时要坐在高高的椅子上俯视着托尼,仿佛国王接见子民;自卑到要穿着华美的服饰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尊严;用象牙和金碧辉煌的房间告诉别人他是一个成功者。缺什么就要什么,得不到尊重的谢利必须要用物质的高贵来提醒周围的人对他要尊重,而别人对他的尊重恰恰是他最为缺乏的。 真正的强者是不需要刻意证明自己有多强。 一个为了钱,一个为了靠谱,两个人就这么结伴上路了。作为两个世界的人,互相轻视是一定的。比如托尼在商店旁边捡了一块掉在地上的玉石,谢利认为这是偷盗,而托尼却说:“那东西又没在篮子里,它在地上,我就是捡了一块我喜欢的石头而已。”最后被逼无奈的将石头放回筐子里,虽然谢利说可以买来送给他,但是他已经“没有兴致”了。不过,按照托尼视金钱如生命的性格,石头还是偷偷带走了。 巡演过程中,他们一直使用一本“绿皮书”作为出行指南,电影名称《绿皮书》便来源于此——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绿皮书全称是“TheNegroMotoristGreenBook”,意为给黑人旅客的安全出行指南,它的标语是“现在我们可以没有尴尬地旅行”。年,纽约哈莱姆黑人社区的邮局职工维克多·雨果·格林和他的妻子出版了第一本《绿皮书》。他们在书中汇编了当时愿意接待黑人旅客的餐馆、酒店、旅馆和度假目的地,年的第一版后,这本并不厚的绿皮小册子很快销量飙升。这本书一直出到了60年代中期,随着平权运动的进展,才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的人几乎很少听说过“绿皮书”的存在了,但在当时几十年的时间里,这本绿皮书算得上是每个黑人旅行者的圣经。没有它,出行可能就意味着羞辱和危险,尤其是在美国南方。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非常不错。主线是通过两个人的视角批评歧视黑人的社会和两位男主角通过旅行的蜕变。但最主要的是探讨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即一个人的高贵是种族的高贵还是灵魂的高贵? 托尼虽然是白种人,但他身上却没有任何高贵的气质和思想。他粗鲁,没礼貌,还偷鸡摸狗。这显然算不上一个高贵的人;反观谢利,他文明有礼自我约束力强、崇尚道德,是一个高贵的灵魂。但就因为人种的差异,反而高尚的灵魂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从这点来讲,种族歧视支持的是出身的高贵大于后天努力获得的高贵,这显然是错误的。没有人生下来就天生的高贵,任何人在不接受恰当教育或生活在文明的环境中,都不会具有高贵的灵魂。而影片通过托尼一路的蜕变恰恰说明了只要人接受恰当的教育和熏陶,即使是小混混出身也可以获得高贵的灵魂。 所以,无论是什么种族、什么肤色、什么语言、什么文化,都应该抛弃成见,扔掉地图炮,因为每个人都值得尊重。 文字:赵梓杰 编辑:唐硕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duna.com/jsdjd/3391.html
- 上一篇文章: 全球最危险旅游国家出炉,第一名竟然是它
- 下一篇文章: 中国的小镇,世界的话题中英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