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22日至6月30日,清华大学米兰艺术设计学院主办的“新挑战新策略”系列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线上举行,围绕“新挑战、新策略”、“叙事设计“、“为未来的交互设计”、“为更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而设计”、“图像、信息、真实”、“后疫情世界的设计”、“超越‘人类世’”、“信息、交互、想象力”等议题,从疫情时代、设计教育、艺术设计范式、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领域,由海内外著名专家及学者展开了9场对话与交流,国内外高校师生、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等通过ZOOM平台参加了交流活动。6月22日下午,第一场以“新挑战、新策略”为议题的学术交流活动由清华大学米兰艺术设计学院执行院长臧迎春教授主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米兰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鲁晓波教授,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清华大学杰出访问教授NarenBarfield,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设计部主任、清华大学杰出访问教授SilviaPiardi,前金斯顿大学副校长兼设计创新名誉教授、艺术设计学院院长AnneBoddington以及臧迎春教授先后发表主旨演讲。第一场学术交流活动嘉宾合影鲁晓波教授作分享NarenBarfield教授作分享SilviaPiardi教授作分享鲁晓波教授表示,艺术设计教育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建设与打造一流的学校与一流的学科,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围绕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教育职能。我们应该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行天下之善;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NarenBarfield教授提出在人类的健康、老龄化、教育等不同方面前瞻性地去预见、及早地做准备,更好地书写满足人类发展的美好未来。SilviaPiardi教授探讨了疫情期间及后疫情时代的设计教育方式。臧迎春教授介绍了清华大学米兰艺术设计学院(ADIM)作为一个国际高端人才的培养平台,艺术设计创新研究平台,艺术设计原创成果展示发布平台的使命,明确指出未来的艺术设计教育,需要展开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国际合作,为培养更加适合未来社会的人才而努力。臧迎春教授作分享

6月23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德庚副教授担任国际交流活动第二场“叙事设计”的主持。

李德庚副教授主持活动UweBrueckner教授作分享巴塞尔设计学院UweBrueckner教授认为叙事设计是一个整体的元素之间的互动,提出可以通过客体、空间、受众、顺序等几个元素进行自由组合和搭配,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合伙人、主持建筑师王辉阐释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师如何运用场地、空间和场景设计传达共情。中央美术学院周子书副教授以“地瓜社区”的实践案例,阐释了如何通过设计完成意义建构,将系统型的空间想象转化成大众能够理解的价值话语体系。建筑师王辉作分享周子书副教授作分享6月25日,第三场以“未来的交互设计”为议题的学术交流活动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吴琼副教授主持,格拉斯哥艺术学院虚拟仿真与可视化学院院长PaulChapman教授,谷歌VR团队设计主管AlexFaaborg先生,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媒体、艺术与科技中心主任NickBryan-Kinns教授和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国际实体交互设计实验室主任StephenJiaWang以及吴琼副教授分别发表演讲。PaulChapman教授作分享AlexFaaborg先生作分享NickBryan-Kinns教授作分享StephenJiaWang教授作分享吴琼副教授作分享PaulChapman教授指出跨学科的融合能够产生出想象力,激发创新,他介绍了其团队利用数字孪生进行沉浸式医学实验室的设计,以及面向人体解剖学的虚拟仿真数据集及应用设计。AlexFaaborg先生分析了目前基于头戴设备的虚拟现实应用设计中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并讲述了谷歌设计团队目前在增强现实应用设计上的一些探索方向。NickBryan-Kinns教授介绍了其团队所进行的脱离屏幕的交互设计以及一些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创新项目,他认为人工智能将在声音交互设计的未来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StephenJiaWang教授介绍了交互设计发展的脉络,以及如何进行可触的、可信任的交互设计,并面向人工智能的发展,对设计智能和智能设计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阐释。吴琼副教授指出跨领域的创新是当前设计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并介绍了其团队在基于生物材料的交互设计上的成果。6月26日下午,第四场的中心议题是为“更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而设计”,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可持续设计研究所所长周浩明主持。ChristianGuellerin先生作分享由法国设计教育委员会主任、中法设计协会名誉会长ChristianGuellerin,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程相占,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LucaGuerrini,周浩明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与技术研究所所长宋晔皓作了学术分享。

程相占教授作分享

LucaGuerrini副教授作分享

宋晔皓教授作分享ChristianGuellerin表示,作为设计师有责任去重新定义人与生态的关系,以及重新定义人文主义,重新创造贡献型经济的经济形式,让设计取代市场由消费转向有责任的贡献。周浩明教授作分享周浩明教授解析了“以人为本”观念中“人”的狭义及广义概念,举例阐述了设计中准确体现对这两个不同层面上的“人”的关怀的具体方法,并重点强调了“体现对广义概念上的‘人’的关怀更为重要”这一观点。宋晔皓教授提出可持续设计文化多样性、充分使用自然资源(例如风能、太阳能)、可持续发展技术三大驱动因素。刘新教授主持互动交流环节最后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可持续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刘新主持了总结互动问答环节。参与交流的师生们就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6月27日下午,第五场以“图像、信息、真实”为议题的交流活动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装饰》主编方晓风教授主持。第五场学术交流活动嘉宾及部分工作人员合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王小茉副教授提出动员全体“抗疫”中,病毒的图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是一种话语,设计话语的构建也是一种价值方面的选择。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邓岩副教授指出,图像制造的过程是我们今天阅读图像时不可回避的因素和问题,反之图像的制造本身亦是对集体意识和公众意识的一种反馈。王小茉副教授作分享邓岩副教授作分享英国伦敦的专业平面设计师ElenaJarmosh探讨了病毒图像用于科学演示跟用于大众传播之间的差异和关系。来自金泽美术工艺大学的稻垣健志副教授提到日本多元语境下,需要我们走出图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duna.com/jsdly/5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