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蒋亮,是五年前在武汉一家名叫的Livehouse。

尽管时间久远,但依然记忆犹新的是当晚蒋亮的出现振奋了一群又一群武汉本地喜欢小众音乐的青年们。演出结束后的人们稀稀散散的聚集在路边喝酒聊天,而对于第一次观看雷鬼现场的我来说,这无疑是个难忘的夜晚。

//年夏天,蒋亮在Livehouse

《即刻电音》作为一档在国内并不多见的电子音乐类节目,蒋亮在节目中成为最大黑马一举夺冠。深受牙买加雷鬼音乐影响的他,不仅是节目中别具一格的存在,更是一度成为电音届最瞩目的制作人之一,而在今年大热《乐队的夏天2》中受不到不少电音爱好者追捧的他也作为霹雳合作嘉宾与乐队Mandarin一起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无论是五年前活跃于地下音乐场景,还是如今隐居山村又仍让音乐出现在大众面前,简单快乐的属性一直未从蒋亮身上剥离开来。五年前的缘分使然,让KO音乐有幸采访到了蒋亮本人,我们就“Dub(回响音乐)”一同展开了一场小规模的讨论与展望。

//Dub谁也不服谁的声音系统

你是什么时候接触到Dub的?

零几年吧,具体什么时间已经忘了,那个时候Dub这种手动混音的方式在电子,摇滚乐,很多音乐中都在使用,艺术家都在利用这种方式去打开音乐里的某些情绪开关,类似于混音时候的再创作。

在你心中“中国风”是如何定义的,又如何将它融入进自己的创作中?

这个词我以前是不知道的,没想过大家会怎么去定义它,我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同,音乐最重要的内容还是音乐本身。

“雷鬼第一人”、“村长”、“电音陶渊明”是被大众熟知后一些出现在蒋亮身上的标签,但要想认真了解他的音乐,一切都得从——“蒋亮的声音系统”说起。

可以说想要清晰的了解Dub音乐的前世今生,绕不开牙买加“声音系统”这一文化体系。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牙买加首都金斯敦的贫民们选择业余生活的消遣方式别具一格,因不满于小音箱里不哋劲的劣质音乐,人们把发电机、唱片和扬声器装载在卡车上建立起街头派对,直至演变出了街头的各种卡车音响Battle,每个音响Battle背后都是由唱片DJ、音响工程师和MC组成的完整团队。渐渐牙买加街头上蠢蠢欲动的年轻人们便把自己最大的业余爱好变成了:组装声音系统。

可以试图想象一下这个有趣的画面,两辆大卡车面面相觑表示谁也不服谁,车里塞满了音响和唱片,车下挤满了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听众,此番热闹的景象大概与我国当代广场舞阿姨斗舞有形似之处。而噼里啪啦一顿操作之后,能赢得更多听众反馈的那辆卡车自然是最后赢家。据说有时输了的一方还会气急败坏打砸对方的音响设备,牙买加人民骨子里不服输的血性不由分说。

一开始,这些音响Battle里放的音乐有来自美国的节奏布鲁斯(RB),也有牙买加引以为傲的雷鬼乐(Reggae),但渐渐随着时间的推移Battle的音乐开始出现当地的味道,幸福的牙买加听众在这样的街头文化浪潮里和每一场精彩的卡车较量中总能听到时下最流行最热门的音乐。

声音系统的普及在进入白热化阶段后人们不得不发现了一句五字真理:拥有新音乐。到了60年代,不同声音系统之间的Battle越来越激烈,人们把这种愈演愈烈的趋势称之为——SoundClash。在这些听众的口味越来越深度化后,很多在卡车上放歌的DJ开始选择给独立音乐人塞钱,谁能拿到一手资源谁就能成为卡车上的大哥大的潜规则浮现眼前。而唱片公司看到这种场面直接开启了资本的王者模式——唱片公司为这些卡车上放歌的人提供未发行的特质唱片,然后根据听众的反应来决定这首歌要不要投入市场量产,直接一手化了赔钱的风险。

这种唱片被人们叫做:Dubplate。“Dubplate”在最开始是一个术语,用来描述声音系统中播放的一首歌,亦或是声音系统独家播放的音乐,直至演变成声音系统里每个DJ的秘密武器。和传统的黑胶唱片不同,Dubplate是由成本低廉铝制材料制作完成,大概播放个三五十次就要寿终正寝了。正是如此,Dubplate上的曲子就像作者的原始手稿一样,放歌的人拿到以后会充当编辑的使命对其进行简单的混音或者延长从而做成独家混音来取悦观众。

当声音系统文化成长到一定阶段,地下的观众也随之进化越来越活跃,上世纪60年代中期,当一位牙买加制作人SirCoxsonne看到越来越多的观众都喜欢跟着音乐演唱甚至Freestyle时脑海中的小想法按耐不住了,他琢磨不如去掉歌曲中人声的部分,重点去强调Bass和鼓,这样在音响的街头Battle中观众们就能放开手脚跟着音乐想唱就唱,要唱的响亮了…….

也是在他创世纪的想法之下,唱片公司索性把唱片做成A、B两面,A面是歌的原曲,B面则是歌曲的重新混音,也就是去掉人声后加强节奏后的混音,Dub便在这样的意外驱动下产生了。

//Dub谁才是那个第一个把混音台当乐器使的人

现今还会选择收集“Dubplate”唱片进行再次创作吗?

都有,现在创作的方式很多了,有电脑之后很多老的玩法只是复古娱乐了。

有人说你是“中国Dub音乐的开创者”、“中国雷鬼第一人”,你对这些称号怎么看?

没有看法,我比较老而已,每个时代有不一样的玩法,做音乐的方式和想法也是需要永远向前看和改变的。

Dub一词源于单词“Double”的口头语,指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有声电影里的配乐,可以说几乎所有的Dub作品都是没有人声的纯音乐,目的是让台下的观众一起来合唱、乱唱以及说唱。

总的来说,Dub听起来比雷鬼还要沉,原因是在制作过程中创作者要把一首歌的人声和乐器从整体中分离出来,然后分配在混音台的各个轨道上重新进行调制并且加入了大量回声(Echo)、混响(Reverb)、延迟(Delay)等效果,让歌曲产生极大的空间与灵动感。

在以前单轨录音的年代里,音乐没有过多的操作空间,直到二战结束大批军事科技进入了民用领域才出现了二轨和四轨的录音设备,让录音师可以自由添加或者删除音乐中人声和乐器音轨使得Dub有了诞生的可能性。于是第一位把混音台当乐器使的传奇人物出现了。在记载中,这位叫KingTubby的维修技师最早使用Doubplate的工程师。

故事还得从我们的声音系统Battle说起,在整个SoundSystem的过程中,音响系统显然没法避免的要各种遭受各种户外因素的风吹雨淋,十分容易被破坏。从小就会修理收音机的KingTubby,十几岁便开始了修理音响系统的职业生涯,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之下,音乐与技师的化学反应诞生了……

年,天资聪敏的KingTubby组建了自己的音响系统,叫做“Tubby’sHonetownHI-FI”,让混音台挤进了乐器之流。到了年,牙买加有位叫U-Roy的DJ开始创作只有些许主唱的雷鬼歌曲,KingTubby决定拿U-Roy的歌去重新混音,把主唱的声音整个抽掉,并加入了我们之前说到的几种效果,马上出现了跟雷鬼感觉不太一样的歌曲——Dub。

可以说KingTubby成为了混音概念的发明者,也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称的“Dub教父”。如今电音里的混音(Remix)技术都是从他这里开始,而没有人声的特色也对如今的Hiphop文化影响至深。

//Dub开创者们留下的礼物

Dub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当时接触的时候Dub是属于比较前卫的想法,混音在全手动的状态里可以玩出很多想法,对音乐改变特别大、比如朋克乐队BadBrains他们音乐的Dub版本你可以听到很多不一样的情绪,又像是MassiveAttack这样把Dub作为他们音乐里很重要的染色,当然有了电脑以后很多情况不一样了。

有哪些值得推荐的硬件和软件可以和想开始创作Dub音乐的朋友分享呢?

软件什么都可以啊,我用Ableton录音和ni公司的音源;硬件我认为是看个人条件吧,做音乐未必一定用硬件,但是会玩硬件还是比较有趣的,感受很不一样,也可以尝试各种硬件声音采样再创作。

你认为中国Dub的发展还需要哪些条件?

Dub音乐最早是混音手法发展出来的音乐,不同类型的歌曲用了这个方式以后都可以扣上Dub的标签,但是随着电脑制作的进入,这种方式已经融入到了各种类型音乐中都可以听到,这也是那些dub开创者留给世界最好的礼物,合理运用好他们就可以了。

//蒋亮微博

到了年,Dub总算正儿八经的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专辑,当时由KingTubby帮几个制作人BunnyLee与AugustusPablo等人完成这张专辑的混音,直至年,Dub俨然变成了牙买加最受欢迎的音乐,其火热程度仅次于传统又草根的雷鬼乐。

而到今天,Dub作为一种音乐类型的母体,如同一个摇篮一般源源不断的在孕育出新的分子:有着Dub音乐节拍的DubPoetry(回响诗歌),把度加快的DrumBass(鼓打贝斯),让节奏变慢的TirpHop(神游舞曲),以及极具侵略性的DubStep(回响贝斯)……它们统统都来源于一位母亲——Dub。

回到最初,Dub音乐就像蒋亮所说的那样作为一种混音手法,只是把大家耳熟能祥的雷鬼乐通过一些技术的抽离与添加便让它成为牙买加红极一时的音乐类型。

宇宙无边无际,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也大抵如此。在关乎于未来的想象上,开拓的钥匙往往就藏在在眼前某个稍瞬即逝的小想法里。

KOMUSIC?KOMUSIC?KOMUSIC?

看完文章的你

如果也对Dub音乐充满兴趣

欢迎来群内

咱们接着聊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duna.com/jsdly/6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