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看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年,一辆马车穿过白雪皑皑的田野,向圣彼得堡疾驰而去,马车里坐着15岁的叶卡捷琳娜。她原名索菲,是德意志穷侯爵的女儿,被俄国女皇伊丽莎白选为皇储彼得的未婚妻。

带着对爱情的憧憬,叶卡捷琳娜来到了这个被白雪覆盖的国度。然而,她的梦想很快破灭。在俄国,根本没有人爱她,于是,她选择爱上俄国。

18年后,这个甚至和沙皇都没有血缘关系的德意志女人,坐上了俄国的皇位,谨慎务实、兢兢业业,用35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强大的帝国、获得了大帝的称号,最终收获了绝大部分俄国人的爱和尊重。

叶卡捷琳娜的丈夫,彼得·费奥多罗维奇(后来的彼得三世)是俄国女皇伊丽莎白的外甥,出生于荷尔斯泰因公国。11岁时,他成了孤儿,14岁时,姨妈伊丽莎白由于没有继承人,便将他接到身边,立为俄国皇储。

彼得三世

叶卡捷琳娜和彼得都是居住在俄国宫廷的德意志人,都能讲德语,按道理应该有很多共同语言。

但是,这对夫妇不论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还是性格、观念、行为都迥然不同,因此显得格格不入。

彼得三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

正是由于这些差别,让两个人的命运朝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一个虽是正统继承人,然而从登基到被罢黜,中间不过半年;另一个虽然没有合法依据和资格,却在臣民的簇拥下登上皇位,统治俄国35年。

作为俄国皇储,彼得从未试图了解俄国,认可俄国,融入俄国。

他对俄国文化不感兴趣,他会说德语、法语、拉丁语,唯有对俄语知之甚少。

对俄国东正教也不甚尊重,在弥撒期间扮鬼脸,行为乖张,让教堂里的所有人都义愤填膺。

在他心目中,俄国是蛮荒之地,不够文明和发达。他公开宣称,宁可统治文明的瑞典,也不愿意统治野蛮的俄国。“把我拖到这个令人诅咒的俄国,我简直就是被逮捕一样;如果当初给我自由,我不就坐在文明国家的君主位子上了么。”

彼得整日操练他的荷尔斯泰因士兵,讥讽俄国军队。他疯狂崇拜俄国的对手——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是他的忠诚粉丝。他最喜欢让手下的士兵穿着普鲁士军服,模仿普鲁士的军阵,有时自己也穿一身普鲁士军装招摇过市,引起很多本国贵族的不满。

他还迷恋兵卒人偶,按照今天的说法,是个手办狂人。叶卡捷琳娜有一次走进彼得的寝宫时,惊讶地看到他让人吊起了一只活老鼠。

“我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他说这只老鼠犯了刑事罪,它越过纸板城堡的围墙,吃掉了两名用淀粉做的哨兵。他要按照战时的法律审判它,当场绞死老鼠,公开示众,暴尸三天,以儆效尤。”

彼得的这些行为让女皇伊丽莎白忍无可忍,她训斥了彼得幼稚可笑的游戏,把彼得所有的德意志哥们都送回荷尔斯泰因公国。

与彼得相反的是,叶卡捷琳娜正在尽最大的努力扎根俄国。

与彼得的恣意妄为、任性张扬不同,她沉着冷静,谨言慎行,对彼得尽量表现得恭顺,竭尽全力取悦女皇。

这个15岁的德意志女孩来到俄国之后立刻开始学习俄语和东正教知识。为了学习口语,她早早起床,跟锅炉工一起点炉子,跟仆人交谈。因为她发现那些受过西式教育的达官贵人俄语口语说得并不好。皈依东正教后,她严守一切教规,坚持做长时间的祈祷,定期忏悔,领圣餐。很快,她掌握了这两方面的内容。

此外,她大量阅读书籍,与只读言情小说的彼得不同,她非常有文化和头脑,阅读了启蒙时代的大量杰作。渐渐地,叶卡捷琳娜从瘦小卑微的女孩,成长为拥有精明政治头脑、富有魅力的女人。

年12月24日,俄国参与的“七年战争”捷报传到冬宫,普鲁士几乎濒临绝境。“我相信一切都完了。”弗里德里希在自己脖子上挂了一个小包裹,里面装着18粒用来自杀的鸦片丸。

年12月25日,伊丽莎白女皇驾崩。彼得三世即位。

叶卡捷琳娜在伊丽莎白女皇的遗体旁几乎不间断地祈祷了3天,一丝不苟地遵循了所有的哀悼仪式。而彼得的行为举止却仍旧像个孩子。送葬时喝得醉醺醺,嘲弄送葬仪式,故意停下,再奔跑追赶,导致一片混乱。

而拥有绝对权力的任性孩子是令人恐惧的。

彼得三世决心立即与他的英雄偶像议和,然后与他一同向丹麦开战。

目的是:帮助自己的荷尔斯泰因公国夺回石勒苏益格公国。

代价是:俄国归还整个东普鲁士以及七年战争期间占领的所有土地,俄国退出战争并转而与普鲁士结盟。

这是对俄国非常不利的决定。七年战争期间所有的成果付诸东流,所有的牺牲白白浪费,一切只是为了和俄国关系不大的领土纠葛。

俄国上下震惊不已,彼得吃里扒外的行为无疑激怒了俄国。

就连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都对自己国家的死里逃生感到难以置信,对上天佑助的奇迹感恩戴德。“感谢上帝!”弗里德里希惊呼,“我处在毁灭的边缘,而这时一个女人的死去,我的国家又复苏了。真是命运无常!”

于是,弗里德里希热情洋溢地给彼得三世写信夸奖他的美德和光辉,彼得三世回信到“陛下称赞我的统治,当然是在说笑。在我眼中,陛下才是全世界最伟大的英雄之一。”这些信件揭示了俄国皇帝是多么崇拜普鲁士国王。

此外,彼得还做了一些不明智的事情:

命令停止对旧礼仪派教徒的迫害。

旧礼仪派是俄罗斯正教会中的一个反国教派别,亦称老信徒派。该派反对尼康和彼得一世的改革,成员多为下层贫民群众和低级教士。他们反对政府的横征暴敛,宣传平均主义和无政府主义,17世纪下半叶形成了强有力的反国教势力,曾遭沙皇的严厉镇压。彼得三世在根基不稳的情况下,试图推行宽松的宗教政策,无疑得罪了教会。

废除秘密检查部。这为后来叶卡捷琳娜的政变成功埋下了伏笔。不得不说,彼得三世缺乏俄国专制君主的基本品质:永远保持警惕。

命令宫廷女官采用普鲁士宫廷的屈膝礼代替俄国式的鞠躬,嘲笑大家笨拙的样子。和“德意志鞋匠的儿子们”狂欢,把老贵族们晾在一旁。

考虑娶自己的情妇,替代受到普遍爱戴的叶卡捷琳娜。

和普鲁士缔结和约后,命令近卫军穿上普鲁士军人的制服。彼得还仿效普鲁士严酷的军纪管理模式,这不但没能提高他的威望,还让一向被宠坏的近卫军将士感到愤怒。彼得憎恶权势过于膨胀的近卫军,甚至打算解散他们。因而近卫军自然也憎恶他。

得罪教会很不明智,取笑老廷臣和贵妇是过于鲁莽的行为,侮辱叶卡捷琳娜是愚蠢的,而激怒近卫军就是发疯了(近卫军已经成为俄国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在37年里,近卫军共参与了6次宫廷政变)。但彼得三世却做了所有的事。

年6月12日,彼得前往郊区宫殿奥拉宁鲍姆度假。

密谋正在迅速成熟。彼得有所耳闻,却由于秘密检查部的解散,只逮捕了一名次要密谋者。

6月27日,又一名密谋者被捕,并供出了密谋。于是近卫军军官阿列克谢·奥尔洛夫准备发动革命。

6月28日凌晨,叶卡捷琳娜在阿列克谢、格里高利、波将金等人的保护下前往圣彼得堡,开始攫取帝国的霸业。叶卡捷琳娜在冬宫下了马车,元老和将军们聚集于此,宣读了推举“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宣言。士兵脱去了他们憎恶的新式普鲁士风格军服,换上了他们的旧式军服。

此时彼得三世仍掌握着集结在德意志和立窝尼亚准备讨伐丹麦的军队,以及驻扎在喀琅施塔得的海军。有大臣劝彼得召回军队、杀向圣彼得堡、拿下叛军。但彼得却派使者与叶卡捷琳娜谈判。去的人一个也没有回来。达官显贵全都站在了叶卡捷琳娜这边。

彼得意识到已经走投无路,登上一艘双桅纵帆船,赶到喀琅施塔得去,希望海军仍会对他忠心。他让所有的宫中女眷都坐在帆船后面的大桡船上作为人质,因为她们的丈夫正在圣彼得堡造反。

在喀琅施塔得城外,大臣宣布皇帝驾到,而指挥官却回答“没有皇帝了。叶卡捷琳娜二世万岁!”

在圣彼得堡,百姓们聚集在涅瓦河岸大街上,拿着石头和棍棒,以防彼得三世返回首都。

一天以后,彼得三世得知,大臣们、陆军、海军等都已经向叶卡捷琳娜宣誓效忠,无奈之下,他只好同意签署退位诏书。之后彼得被押送到了罗普沙。

7月6日,彼得死了。死因至今还是个谜。老百姓得到的消息是,彼得死于“痔疮绞痛”。

年9月,叶卡捷琳娜在莫斯科举行了加冕典礼。叶卡捷琳娜根本没有称帝的资格。然而,她为这次政变找到了一个正当的理由——人民的意愿。正如她在登基宣言中所说:“这是所有忠臣的愿望。”

叶卡捷琳娜二世

她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统治局限,谈到沙皇的无限权力,她解释道:“没有你想的那么轻松。首先,如果我的命令无法执行,就没有人会去执行。我听取别人的建议,咨询别人,等到我确信得到普遍赞同的时候,我才发布命令,然后才能愉快地看到你说的盲目的服从。这就是无限权力的基础。”“我做事的方式,必须让人民认为这就是他们想要的方式。”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时期治国有方、功绩显赫,使当时的俄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第一强国。而她也成为俄国史上唯一一个被称为大帝的女皇,是俄国人心目中和彼得大帝齐名的一代英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duna.com/jsdsb/10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