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洪涛20年投资真经逆向投资是赚大钱
鹏华基金总裁助理、权益投资总监冀洪涛有20年投资经验,是业内名符其实的老兵。年,他毕业于东北财大期货与证券分析专业,毕业后进入华夏证券大连业务部工作,担任研发部的投资经理。年,他从大连来到深圳,加盟巨田证券资管部任投资经理。年,巨田证券发起成立巨田基金公司,他调到巨田基金,任巨田行业基金经理助理。年8月,冀洪涛开始管理巨田资源(现大摩资源)基金,到年辞职,Wind数据显示,期间该基金获得了%的优异成绩。 从巨田基金辞职后,冀洪涛加盟鹏华基金,时任鹏华基金研究部总监,兼管基金普惠。年底,冀洪涛转任社保基金经理,在近7年的时间内,为社保基金创造了良好的收益,得到了社保基金理事会的认可,先后获得社保基金颁发的三年、五年贡献奖。 在上世纪末就开始从事投资的冀洪涛,经历过股市三轮大周期的牛熊转换,也获得了良好的投资业绩。在公募基金行业,基金经理平均只有3-6年从业年限,像他这样20年的资深老将极为罕见。 日前,在鹏华基金办公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冀洪涛,他非常谦虚地表示,不管在资本市场耕耘了多少年,都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要以长者自居,要永远以学生的心态,应对新的变化,迎接新的行情。说起投资,他语言朴素无华,却是20年投资经验积累的真知酌见,值得学习。 以下是对他的采访实录。 本科开始学习证券分析 6年券商生涯初识风险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的早期经历?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股市? 冀洪涛:我年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第二档志愿报的东北财经大学,当年计划统计系推出第一届期货与证券分析专业,我觉得证券专业很新奇,就这样来到了母校。 从入学第一天起,我就有跟中国资本市场息息相关的感觉了。-年有一轮牛市,我在学校念书,跟着大家买股票,第一只是琼海虹,后来网络泡沫时成了大牛股,我懵懵懂懂的,没赚什么钱就卖了。 我们班30个同学,毕业后大多分到了证券、期货行业,今年十一我们同学回校聚会,纪念毕业20周年。很幸运,我能在大学系统学习证券投资,这对我后来的成长有很大帮助。 中国基金报记者:请讲讲你早期的职业生涯,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到巨田基金? 冀洪涛:毕业后,我进入华夏证券大连业务部工作,担任研发部的投资经理,开始做股票投资,后来还做过债券投资。年,换工作来到深圳,加盟巨田证券资管部,也就是早期的特区证券,是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我当时很兴奋,怀着梦想而来。 从事业的角度来说,从大连到深圳是非常重要的转折,也是我真正走入投资圈的关键一步。很多人的职业生涯都有关键的一步,我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离开大连来到资管行业的一线——深圳来发展。 在早期,券商行业处于粗放发展时代,券商对于子公司和营业部的控制非常松,分支机构有较大自主权,由此产生了很大的问题,在-年的熊市中,很多券商因自营与委托理财亏空太大,关停并转。我们同学服务的第一家证券公司基本上都消失了,风险无处不在。那时作为一名员工,我见证了证券行业的大变迁,对我后来的投资有相当大的影响。我们毕业的时候,同学们大都去了当时很牛的券商,但十年后,这些风光一时的券商所剩无几,而风险控制较好的中信证券成了最大的券商,足可见在证券行业,管控风险是多么的重要。 年,巨田基金成立,当时的领导许总任巨田基金总经理,我也就跟着过来了。都在巨田体系,只是从20多楼搬到4楼,我没有觉得是换了工作。 管巨田资源三年半赚% 规模从万增逾30亿 中国基金报记者:年,你开始管理巨田资源基金。 冀洪涛:我在巨田基金最初是做基础行业基金的基金经理助理,当时的产品设计不是很有经验,投资范围被限制的很窄,只能投70-90只股票,所以操作很艰难。 年8月8日,巨田资源基金(现大摩资源基金)成立,我担任基金经理。这是国内第一只资源行业基金,是我们投研人员设计的,为基金经理量身打造的,我们首次把资源股的概念引入了资本市场,同时扩充了资源的定义和内涵,不局限于自然资源,还包括品牌资源、政策牌照资源等。我是产品的设计者之一、又是基金经理,我特别喜欢这只基金,管起来也算是得心应手。 基金发行时,正值千点历史大底附近,发行很困难。公司鼓励我们全员参与,我也积极参与,我们公司的自有资金也买了不少,当时我压力挺大的。 巨田资源成立时2个多亿规模,当时正值熊市末期,很多客户选择赎回,最低时基金规模只有万,公司自营占了绝大部分,还有平安保险、天安保险和员工自购等。后来我们索性想,就当成专户来做吧。年,牛市来临,巨田资源规模不断壮大,年4月我离开的时候大约30个亿左右。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年9月到年4月你离任,巨田资源基金累计收益%,在同类基金中名列前茅。基金规模增长是否来自业绩? 冀洪涛:我始终认为,基金规模是业绩的副产品,只要业绩足够好,拉长周期,不怕没有客户相信你。我们有时会抱怨客户涨也赎、跌也赎,其实长远看客户还是理性的,只要能够真正为客户赚到钱,客户最终还是会回来的。 当时的公司运营总监后来赎回成立时买的基金,添了点钱买了一台雅阁,我开玩笑说你再晚点赎回就可以买帕萨特了。能够帮同事帮持有人赚到钱,让我很欣慰也很有荣誉感。 年,有一个巨田资源基金的持有人给我写了一封信来道谢,说我买了你的基金,过去走得非常好,也赚了很多钱,现在即使遇到调整也不会赎回。当时我真是感动得要命,一个陌生持有人的来信,给我带来终身难忘的光荣感和满足感。 巨田基金当时还是小公司,投资总监也算半个市场总监,我经常要去渠道讲,这一方面锻炼了我的口才,也让我不断思考自己的价值观、投资理念,对我的成长非常有好处。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巨田是很苦,投资总监还得参与卖基金,但也锻炼了自己,我初步形成了投资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中国基金报:年股市暴涨,年又暴跌,面对极端的行情,你当时怎么做? 冀洪涛:年下半年,股市很疯狂,公募基金体现了较强的赚钱效应,倍受追捧,有人半夜起来排队买基金,还有很多亲戚托我找关系买基金。基民的钱持续涌进,有段时间,每天都是净申购。我当时还很年轻,做基金经理的时间还不长,有些兴奋,有些开心,也有些忐忑不安,总担心未来会发生什么,一切可能瞬时就坠落。年10月,家时出了点急事要回去处理,回来以后,发现股市已经面目全非了。当时有点恐惧,但还没有意识到未来面临的巨大风险,没有预期到更惨痛的年,上证指数一度下跌超过了60%。 市场总是有周期的,前一段时间,股市跌得比较惨,我无论选择坚持还是不坚持,都会有非常严密的逻辑基础。但当年我还是一个年轻气盛的基金经理,跟我们办公室里的年轻人一样,这个年纪很难做出一个类似智者的判断。如果说我在当时就预见到了年的大跌,那纯属扯淡。 年初,因为公司股权变化等原因,我计划辞职,提前降低了基金仓位,客观上规避了一定的风险。 我对巨田资源基金的感情很深,在计划辞职后,我们做了很多安排,不能说基金经理走了,把持有人扔在这里。就像我上面讲到的写信的持有人,他那么真诚,你得对得起人家。我们计划由我当时的助理何斌接管基金,我提前开始降低仓位,何斌擅长做绝对回报,我俩的组合过渡非常好,基金净值也相对比较平稳。 巨田资源我管的时候基金规模太小,只得过小基金奖,何斌接管之后,先后获得过3年回报奖、5年回报奖。我为曾经管理过它而自豪。 中国基金报记者:这一阶段的投资,具体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 冀洪涛:年到年,股市对资源股的追捧一度很疯狂,巨田资源基金在资源属性的周期股上挣了很多钱。但年这些个股也经历了极为剧烈的价格波动。比如云南锡业从9元上涨到元再跌回8元的周期波动,成了一代基金经理的记忆。 经历了这些,我对周期股的波动非常畏惧,这么剧烈的波动跟我的风格不匹配,我也自认赚不了这个钱。因此,在后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我对周期股的投资非常谨慎,也极少配置煤碳、有色等周期性股票,我开始全面转向投资消费品的公司,客观上回避了后面几年资源股重估的风险。 年加盟鹏华基金 股市低迷团队逆势扩容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到鹏华基金后,前三年任研究总监,同时管理基金普惠,请谈这一阶段印象深刻的事。 冀洪涛:我到鹏华以后,成为公司第一任研究部总经理,在培养人才方面有很多收获,也为公司作了一点贡献。当时股市暴跌,在邓召明总裁及分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开始逆势招人,现在公司的中坚力量包括很多优秀的基金经理,都是当时招来的。公司销售体系、投资体系、包括后台体系、市场体系的部门负责人,都是年通过校招来公司实习,年毕业入职的那批学生,我们开玩笑叫09届。他们也是鹏华未来的希望。 —年,我们重建了鹏华的研究体系,也重新梳理了内部管理制度。推进公司投资体系的电子化、系统化,包括股票库、研究员的考评体系等,从年开始,我们没有任何纸质的投研审批文件,全部都通过IT系统来实现。 我当时也兼管基金普惠,普惠是封闭式基金,规模是固定的,不需要跟客户沟通。我性格比较外向,喜欢跟脾气相投的客户聊一聊,其实不管什么样的客户,沟通都挺重要的,客户认可你的理念,然而再决定持有,会是比较好的良性关系。 管理社保基金组合 集中持仓左侧交易 中国基金报记者:年你开始管理社保组合,从管公募基金到管社保基金,会不会有不适应的地方? 冀洪涛:年是我人生中最大一次转折,我开始管理社保基金,第一次跟中国最优秀的机构投资者之一有亲密接触。社保基金是最大也是最优秀的客户之一,他们很有理念,特别感谢他们的信任。 刚开始,我度过了一段不太适应的时期,但社保看得很长远,鼓励基金经理坚持自己理念,短期遇到困难可以扛,也支持你扛,不但不惩罚,反而还给你奖励。投资是反人性的,有了社保的支持,我会更加坚持自己的理念,敢于逆势操作。管社保基金这六七年,我真是挺开心的。 中国基金报记者:刚接社保基金时,有什么不适应? 冀洪涛:我原来管理的巨田资源和普惠基金的规模不大,持仓也相对集中,我的精力有限,很难覆盖太多公司。 刚接管组合时,我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投资一些小市值的股票对基金净值贡献不大;二是大基金是否应该拓展选股范围,买很多股票?我刚开始管的时候,组合的股票比较多,也相对分散。后来我发现不对,因为一个基金经理深度覆盖的个股数量短期内是不会大幅增加的、无法覆盖那么多企业。分散并不能解决风险和盈利的问题。半年之后,我就改过来了,按照我管小基金成功的经验来做大基金,持股相对集中,无论管大基金还是小基金,组合的配置逻辑是一样的。当然,行业配置会适度分散,因为社保基金对行业的偏离度有严格限制。集中持仓会面临风险,但基金经理有能力覆盖也很重要。经过6、7个月的磨合,情况开始好转,~年社保组合业绩整体令人满意,客户也给了A级的评价。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会不会选时?或做一些仓位的调整? 冀洪涛:我基本不选时。不过,管大基金和小基金,买入的时间和阶段是不同的。对大资金来说,市场热点如果没有预判,没法跟上,所以,大基金要在左侧买进,容忍一段时间回撤,等待是最好的策略,而不是追逐热点。小基金则可以贴近右侧做选择,时机选择不同,但配置的结构是一样的。 仓位则很少变化,主要是对个股的权重和配比不断调整。 对看好的品种执着坚守 逆势投资是赚大钱的基础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公开资料看,很多个股你持有的时间都较长,像片仔癀、伊利股份等。 冀洪涛:我对自已看好的品种和行业是蛮执着的,也很有韧性,对家电、医药,我都很执着。我持有超过5年的股票很多,像龙头家电股和品牌中药股等,如果一段时间涨幅太大,可能会少量减持,但总体持有时间都超过五年。从上市公司公开信息可以看到,有些组合也是大部分中药股的股东,持有的时间也很长。当然,长期坚持收益率差异很大,但是长期赚钱的还是多数。 有一家中药公司我投资了13年,在我管巨田资源基金的时候,就是它的小股东,还参加过公司的股改,投资的过程中,公司也出现过很多大的波动,但经历风雨后,投资给组合的回报非常高。因为是真心认同,也推荐朋友们买了不少公司的产品。 一家乳业公司我也买了七八年了,我们家里已经有六年只喝他们的牛奶,一次我太太一次买了另一个品牌的酸奶,还被我说了一通。这些年,看到这家公司的不断成长,我自己其实挺开心。 最近一些新崛起的公司,我持有已经超过三年,慢慢养,可能很快就会过五年了。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这些公司陪我度过了股市的春夏秋冬。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对自己心爱的股票,也会波段操作? 冀洪涛:对个股,刚开始我不怎么做波段,换手率非常低,后来渐渐有所增加。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太明显,在自己熟悉的股票上适当做一些波段,可能是获取超额收益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对一家公司一个行业,跟得越久,对它的理解越深刻,越敢于逆势下注,高点卖低点买回来。 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独立判断,才是真正的逆势投资。比如一家医疗器械公司,正在做一款非常有前景的新产品,有一天,全世界最大的龙头公司突然宣布不做这类产品了,该公司股价暴跌。在整个危机过程中,我们反复研究公司新产品成功的可能性。在我们把大逻辑讨论清楚之后,得出的结论是,该公司新产品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危机的时候不应该卖出而应该加仓,这次投资获得了非常高的超额收益,这是真正的逆势操作。我用三年时间积累了对一家公司的信任,在公司遭遇危机时加注,获得了不错的回报。现在做案例分析,回顾当时的状况,我自己都很感慨当时的坚决。 大组合很难避免“踩雷” 会理性判断而不是简单卖出 中国基金报记者: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今年股市低迷,上市公司的负面消息似乎也格外多,做一个大组合的基金经理,很难避免“踩雷”,你怎么应对? 冀洪涛:我们要做负责任的机构投资者,公司出现突发性问题的时候,不应该简单的卖出。在危机发生时,我们会坚持时刻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不用开又便宜倾听白癜风患者心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duna.com/jsdsb/3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吉林名校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预测卷之英语
- 下一篇文章: 我们来聊聊铁血战士那一头性感脏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