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届普通高中高三调研测试附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5779684.html 地承千古,理蕴万物;我爱地理,胸怀天下。世界那么大,我只想好好当个地理老师,让我的学生能快乐地学习地理,然后更好地了解世界。 编辑 MoChibun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某湖泊周围生长着大面积的多年生草本——南荻。它根系发达,群落密度高,形如竹林;秆直立,高5-7米;茎中空,再生性好,秋冬季节枯黄;适应水涨水落生境.是兼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能源植物(能源植物是指那些利用光能效率高,可产生接近石油成分和可替代石油使用的产品的植物)。据此完成1-3题。 1.该湖泊最有可能是: A.青海湖B.洞庭湖 C.呼伦湖D.天池 B “适应水涨水落生境”表明湖泊水位存在明显季节性变化,洞庭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符合题意。 2.南荻茎秆直立,有利于 A.机械化收割B.抗倒伏 C.吸收养分D.固土保水 A 排除法,固土保水和吸收养分与根系发达有关;是否抗倒伏与植物根系发育、植物基部节间距离等有关,直立生长也会发生倒伏。 3.南荻具有同类能源植物不可比拟的经济效益,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纤维素含量高,能源利用效价比高 B.秋冬季节莲杆枯黄,便于长期储存 C..再生性好,收割后不影响来年长势 D.大量吸收水中营养元素,改善水质 D 改善水质属于生态效益 读“我国某区域盐湖分布图”(图1),据此完成4-6题。 4.影响该区盐湖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和水文 B.地形和植被 C.气候和植被 D.水文和地质 A 影响盐湖形成的一般因素有:气候(干旱)、地形(低洼、封闭)、水文(盐分和水分)等,该地属于大陆行季风气候,附近有大片荒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利于形成盐湖;同时,植被对盐湖的形成影响不明显,反之则较明显,因此排除C 5.图示地区的盐湖,每年的打盐季在: A.3、4月B.5、6月 C.7、8月D.9、10月 B 打盐包括扒盐、旋盐、筛盐、收盐等工序,最佳条件是温度高,蒸发旺盛,风力大。3、4月春旱主要针对河流径流、土壤水分而言,实际气温不高,不适合打盐;7、8月份雨季不适合;9、10月份气温开始降低 6.该地盐业发展历史悠久,至今仍长盛不衰,最主要的原因是 A.国家调控 B.品质优良 C.市场前景好 D.生产成本低 A 该题存疑,本人倾向于B选项,请大家指点迷津~~ 读“某海域岸线时空变化图”(图2),据此完成7-9题。 7.该海域的自然岸线属于 A.基岩海岸 B.砂(砾)质海岸 C.淤泥质海岸 D.生物海岸 C 海河、黄河、滦河大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渤海湾,该地是典型的半封闭缓坡淤泥质海湾。 基岩海岸:由坚硬岩石组成,轮廓分明,线条强劲,气势磅礴; 砂质海岸:堆积体地貌,即常见的沙滩,适宜建海滨浴场; 淤泥质海岸:多分布在输送细颗粒泥沙的大河入海口沿岸; 生物海岸:热带、亚热带特有,如珊瑚礁海岸地貌。 8.-期间,该海域南部岸线的变化是由于 A.泥沙淤积 B.围垦造陆 C.全球气候变暖 D.近海污染 B 黄骅港所赠陆地面积大,且很规则向渤海延伸,人为造陆的可能性最大 9.该海域岸线的变化可能导致 A.沿海低地被淹 B.海流方向改变 C.海洋生态改善 D.海水倒灌 B 排除法,在最近三个10年里,海岸线在整体前进,即填海造陆。因此沿海低地更受保护;海岸线的变化与海洋生态无直接联系,与生产、生活的排放有关(不管是利还是弊,题目都没有提及);海水倒灌与降水量、上游用水情况有关,与海岸线变化无关;B项其实也有一点点问题,改为“近岸海流方向改变”更准确。 世界级动车小镇“城阳制造”,集聚了多家整车装备及零配件配套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驶出的动车已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出口世界20个国家,成为中国高端装备驰騁海外的银色名片.据此完成10-11题。 10.“城阳制造”走向世界主要依靠: A.生产成本低 B.科技创新 C.市场营销策略 D.国家政策扶持 B “城阳制造”成为中国高端装备驰骋海外的银色名片,体现了科技创新;国家政策扶持可以让你在家里横,想要走向世界要靠硬实力,要么同等品质价格低,要么质量更优;高端装备生产成本不可能低;市场营销策略没有提及。 11.动车整车装备及零配件配套企业的集聚,有利于 A.促进产业升级 B.节省原料成本 C.增强企业竞争 D.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D 排除法,产业升级是指生产要素改进,结构改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提高,产业链升级,题目体现的是工业集聚,并不能实现上述要求;工业集聚,降低生产成本,特指运输成本,而原料的成本是不因企业集聚而改变的,原料成本取决于原料本身的价值(开采难度、开采投入等)以及市场供求关系;具有上下游关系的企业的工业集聚,会加剧企业竞争,一定程度上会激发企业改革创新,提高竞争力,但并不能直接增强企业竞争;整车装备与零部件企业即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可以利于形成更完整的产业链 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36-3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4--4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6分 36.根据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下图为“岛国牙买加示意图”,岛上主峰蓝山峰海拔为米,山区多火山活动.该国咖啡分三等,一等为蓝山咖嗓,在蓝山地区海拔米以上出产的咖命二等为高山咖啡,在蓝山地区海拔米以下出产的咖4,三等为牙买加咖喷,在牙买加蓝山山脉以外出产的咖啡。牙买加是世界上唯一把烘焙好的咖啡豆用木桶进行封装运输的国家,这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材料二:金斯敦气候资料 材料三:咖啡树是热带性植物,最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5~25摄氏度,且―降雨量达毫米~毫米,排水良好的坡地。 (1)根据材料,分析说明该岛南部与北部主要的地形类型(8分) 北部河流短小,地形坡度大,地形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而南部河流流程较长,可以判断南部地形坡度小,地形主要以平原、丘陵为主。(8分) 可以从河流水系特征分析;另外,本人认为也可以从城市分布的角度分析亦可,城市一般布局在地形相对平坦的地方,北部的城市都是海滨城市,说明山地较多,只有海滨地区相对平坦,南部城市与海岸有一定距离且较为分散,说明南部多平原。 (2)分析牙买加种植咖啡有利的自然条件和最优的蓝山咖啡只产在米以上地区的原因 (8分) 纬度低,热量充足;年降水量丰富;山地丘陵多,排水好;火山活动多,土壤肥沃; 蓝山米以上地区的原因:海拔高,年气温较低(15OC-20OC最适宜),山地地形,又是东北信风的迎风地带,多地形雨,降水更充足。(8分) 第一问自然条件的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是常规分析项;第二问结合材料信息“15~25°C”,低纬地区要有这样的温度须在海拔较高的地方,“降水~mm”降水丰富,可以从山地迎风坡的角度切入思考。 (3)分析牙买加咖啡至今仍用木桶进行封装运输的原因(6分) 木桶运输防重力挤压,保护豆的完整性;木桶保温效果好,使烘焙后的咖啡豆不易变质;木桶防潮效果好,可维持咖啡的香味和品质;烘焙后的咖啡豆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木桶封装,有利于气体排出。历史传统和品牌效应等(6分) 从木质(防撞、保温、防潮)的特点展开,“唯一”体现了保留历史传统与品牌效应。 (4)蓝山咖啡每年市场需求巨大,但年产量有限,有人提出在蓝山山上扩大种植面积来满足市场需求,对此你是否赞同,并说明原因(4分) 赞同:蓝山咖啡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高,扩大生产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促进就业,带动旅游业等。 不赞同:该地区年降水量丰富,山地为主,地形崎岖,水土流失严重,若扩大种植面积,生态环境变恶化,同时咖啡的质量也会下降,影响经济效益。(4分) 赞同:从经济效益(经济发展)、社会效益(解决就业)两个方向作答;不赞同:从生态效益的方向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3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藏雪莲生长在海拔—米的高山流石滩上(雪线以下,高山草甸以上的过渡地带),这里空气稀薄,经常出现霜冻、雪雹和强风,雪莲种子在Ot:发芽,3-5。(:生长,幼苗能经受零下21°C的严寒。藏雪莲生长速度缓慢,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籽,需要5年时间,但实际生长天数只有八个月。雪莲花不易采摘,数量有限。雪莲药用价值极大,被人们奉为“百草之王”、“药中极品”,青海金诃藏药公司采用称多县海拔米雪峰上的优质雪莲,先经过古法自然的传统工艺晾晒、萃取、分离,并引进美国现代化的工业制药技术将药粉再制成肢囊、片剂、滴丸、D服液等,产品远销国内外。据生态学者调查,近些年来野生藏雪莲数量锐减,有灭绝的威胁。 (1)分析青藏地区雪莲生长的气候条件(4分) 海拔高,气候凉爽干燥(气温低)(2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2分) 气候(热量、水分、光照、温差等) (2)结合材料,分析青海某医药企利用雪莲生产藏药的区位优势。(8分) 雪莲生长于海拔米雪峰,无污染,原料优质;(2分)距离原料产地较近;(2分)生产提炼过程传统独特,药效损失少(或答出制药历史悠久、经验丰富);(2分)引进国际先进制药技术,技术水平高(2分);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广阔(2分)。(答四点。无简要分析适当扣分,直接答诸如“市场广阔”、“技术先进”等四字区位的不得分) 工业发展的一般区位条件(自然/人文),结合材料,从环境、交通、历史、技术方面切入考虑 (3)结合材料,分析野生雪莲面临灭绝威胁的原因,并提出可行性的保护措施。(8分) 自然生境恶劣,种子发芽率低,繁殖困难(2分);生长缓慢,产量少(2分);药用价值大,过度采挖(2分)(任对两点给4分) 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2分);人工培育,扩大产量(2分)。 原因分析型的题目,基本需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结合材料,野生雪莲生存环境恶劣,生长慢,产量少是自然原因;过度采摘是人为原因。 措施可以从自然资源利用的角度,借鉴水资源的开源和节流——对于本题而言,“开源”即加大技术投入,扩大人工生产;“节流”即保护野生雪莲(建立自然保护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普及教育,提高素质等) (二)选考题:共10分 4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随着朱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休闲方式趋向多元化,有数据表明,近年来在海南岛租船到南海进行海钓的人数越来越多. 请指出在南海进行海钓应注意的问题及理由。 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强,注意防晒;太阳光线强,注意防海面反射光;夏季气温高,降水量多,雷电发生概率高,注意防中暑及防雨、防雷;夏秋多台风,注意安全。 从旅游安全的角度思考,附带合理的理由即可。另外,海钓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的角度个人认为也是合理的,只不过应该属于环境保护那一块 4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3月24日,西安市决定对黑河上游的金盆水库进行首次捕捞天然鱼。年为了?文善水库的水质,市水务局向库区投放50万尾鲢鱼、鳙鱼苗,进行无饵放养。根据捕捞方案,对水库3公斤(已性成熟)以上的鲢鱼、鳙鱼进行捕捞,计划年内捕捞10万公斤,其收入用于库区生态环境建设。 分析年投放大量鲢鱼、鳙鱼苗可改善水质的原因。(4分) 鲢鱼、鳙鱼的食物以水生浮游生物为主,由于鱼苗生长速度快,可以快速消耗水中营养物质(浮游生物),避免水质富营养化,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不解释 分析对水库3公斤以上的鲢鱼、鳙鱼进行大量捕捞的原因(6分) 3公斤以上的鲢鱼、鳙鱼进入性成熟,生长放缓,净化水质的能力下降;另外在水库放养的这些鱼类,不喂饲料,生长周期长,生存环境好,肉质优良,经济效益高;其收入又可以用于库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结合材料分段思考 悦学地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duna.com/jsdsb/5145.html
- 上一篇文章: 伦敦黄金学区的牛剑预备生,背后都有一个稳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