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学院丨11月新课第一辑,9大主题
国庆中秋联合起来的8天长假 转眼间就结束了 更悲伤的是 今年的法定假期全部都过完了 △来源:新华网 失去了长假的快乐, 上博学院用“诚意满满”的周末时光给你补上 11月周末亲子课(第一辑)上新 我们用9大主题新课 把属于孩子和你的节假日快乐 还给你们 黑石号主题活动丨经典课 四展厅联合授课丨三展厅联合授课 快来选一款,带孩子过“干货满满”的精彩周末吧! 11月(第一辑)课表来啦 日期 (周日) 09:30 6-9岁 10:00 6-9岁 13:00 10-14岁 13:30 10-14岁 (周六) 09:00 6-9岁 09:30 6-9岁 10:00 6-9岁 13:30 6-9岁 14:00 10-14岁 (周日) 09:30 6-9岁 10:00 6-9岁 13:00 10-14岁 (周六) 09:30 10-14岁 09:00 10-14岁 09:30 6-9岁 13:30 10-14岁 (周日) 09:30 4-6岁 10:00 4-6岁 13:00 7-9岁 13:30 7-9岁 xin 新 ke 课 su 速 di 递 上博十二生肖总动员——马上传奇 ◎主讲人:于奇赫 ◎地点:青铜、陶瓷、绘画、货币四馆连讲 ◎?课程介绍 马在古代有着超乎其他动物的重要性,它不仅是食物来源和交通工具,还是重要的军事工具和权力象征,人类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骑马?为什么马的好坏决定了丝绸之路的开拓?“马磴子”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这次课程围绕上博文物中的四匹马展开:汉代的“云南马”、唐朝的“三彩马”、清代的“宫廷马”与德国的“银币马”,四个展厅联合授课,给亲子家庭丰富、全面的博物馆感受。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6-9、10-14岁 ◎教师简介 于奇赫,艺术学理论硕士,毕业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史论系。现为北京市博物馆学会专业秘书,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 时间 时光船:海上贸易和诗情游舟的探秘图 ◎主讲人:徐旭峰 ◎地点:二楼第二临时展厅 ◎?课程介绍 这是一艘满载大唐奇珍异宝的阿拉伯商船,不幸沉没于印尼爪哇海域的黑色大礁石旁,这艘大船装载了什么样的珍贵宝物?它从哪里起航?又要驶向何方?船只是哪里建造的?是如何航行的?为什么称黑石号沉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时间胶囊?一千多年前的中外贸易是怎样一番盛景? 徐旭峰老师将带领亲子家庭从航海、贸易、艺术三个角度,解读黑石号背后的秘密,打开尘封千年的海底时间胶囊,解密黑石号沉船上的大唐宝藏。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6-9、10-14岁 ◎教师简介 徐旭峰,字九峰,现供职于上海书画院展览部,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海上书画人物年表汇编数据库策划人,上海美术学院水墨缘工作室成员,中国戏曲人物画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觉群书画院画师。 时间 宝历二年的西域来风 ◎主讲人:徐婧 ◎地点:二楼第二临时展厅 ◎?课程介绍 唐宝历二年(年)7月,“黑石号”上搭载的一件长沙窑瓷器完成了制作;之后的某日,“黑石号”满载大唐货物驶向了波斯湾;启航后不久,“黑石号”不幸沉没在了苏门答腊海域;“黑石号”不仅有着传奇的航行经历,年被打捞出水之时,“黑石号”更是满载宝物,是一艘充满秘密的宝船。 在这堂课中,我们将“穿越”到宝历二年,揭秘“黑石号”宝藏秘密,充满求知欲的你可别错过啦!来乘着“黑石号”一同遨游大海,足足体验一把“船长梦”/“考古梦”!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6-9、10-14岁 ◎教师简介 徐婧,考古学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系。曾多次参与吉林、河北、天津、安徽、福建等地的考古发掘及整理工作,有丰富的历史时期考古实践及教学经验。 时间 “铜”话世界:青铜馆里的双语课堂 ◎主讲人:李晨 ◎地点:中国古代青铜馆 ◎?课程介绍 中国古代青铜器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同学们知道吗,很多文明都有过青铜时代,为什么中国的青铜器独树一帜?中国和西方的青铜器有联系吗,在遥远的青铜时代,东西方就已经有交流了吗?西方学者居然也会研究中国青铜器,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呢?西方的普通人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向他们介绍中国青铜器?这堂双语青铜课程将解答你的疑惑,让同学们用国际眼光重新审视中国青铜器。 在国际化的上海,英语是每个孩子必备技能,然而孩子们却少有机会用英语讲中国历史。莫急,上博学院推出的双语青铜课程,一堂课帮助孩子学会15-30个青铜文化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让孩子们在博物馆的真实场景中掌握中英文对照的文化和历史!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6-9、10-14岁 ◎教师简介 李晨,牛津大学考古学博士,现任职于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从事艺术史与考古学的教学和研究。 时间 商周的美食与食器 ◎主讲人:应婷婷 ◎地点:中国古代青铜馆 ◎?课程介绍 中华美食博大精深,我们常常在电视电影中看到古代的王公贵族们在餐桌前大快朵颐。然而在先秦时期,人们的烹饪方法和食材都是十分有限的,虽然限制极多,但是在社会的发展下,饮食仍被赋予了诸多文化内涵。走进古代青铜馆,了解古人如何使用青铜食器,探寻先秦时期的饮食文化。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6-9岁 ◎教师简介 应婷婷,毕业于山西大学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在山西参与多次考古发掘工作。现在上海从事文博类展馆的策划工作。 时间 诗词与“诗瓷”:唐朝人的另类广告 ◎主讲人:裘江 ◎地点:二楼第二临时展厅 ◎?课程介绍 “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是目前海外发现最大体量、最精美的唐代文物收藏。其中陶瓷器数量高达6万余件,几乎涵盖了唐代南北方最为著名的窑场产品,填补并加深了人们对唐代瓷器生产的认识。 沉船出水陶瓷器中,以长沙窑产品最多,达到了余件,其中5万余件是各式各样的碗。其次为广东地区生产的青瓷,有多件,其中质量上乘的为梅县水车窑的产品。其它还有浙江越窑青瓷多件,河北邢窑白瓷多件,河南巩义窑产品多件,包括3件完整的唐青花瓷盘。另有近件绿釉和白釉绿彩器,格外引人注目。本次我们可以透过这些瓷器上的文字,一窥以“诗”会友的唐朝风光。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6-9岁 ◎教师简介 裘江,古代文学博士,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擂主,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季军,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长期教授古典诗词与美学课程。 时间 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记忆 ◎主讲人:于奇赫 ◎地点:二楼第二临时展厅、青铜馆、货币馆 ◎?课程介绍 “黑石号”沉船出水了一批不少的金银器,其中最名贵的是“伎乐纹八棱金杯”,杯子呈八边形造型,每个面上都分别装饰有一个小人,把手上方还錾刻着两个人头。这些小人或弹奏乐器,或翩翩起舞,颇有胡人的样貌特点,甚是有趣!一个小小的金杯记载了多少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古往今来的丝绸之路又是靠着什么来开展贸易的呢? 本次课程我们将从历史、科技、人文等多角度讲述金器背后的文化故事,还原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记忆。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6-9 ◎教师简介 于奇赫,艺术学理论硕士,毕业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史论系。现为北京市博物馆学会专业秘书,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 时间 神秘色彩说中国故事 ◎主讲人:颉鹏 ◎地点: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古代陶瓷馆 ◎?课程介绍 色彩是孩子认知事物最直观的途径,每个中国的孩子都该了解中国的颜色,因为,中国的颜色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传承和特定内涵,海棠红、天青色、月影白....... 每一个美好的中国色彩名字的背后都蕴藏着中国人独有的审美情趣,每一件文物的颜色都隐藏着中国文化的密码,从中国色彩出发,融入文物背后的典故、诗句、集体记忆、非遗手艺等文化元素,可以找寻到五千年文化中的精华。 水墨的黑白为什么能展现千里江山?“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到底讲的是那种颜色?秘色是只在瓷器上有吗?原来颜色还可以拿来吃?关于中国的颜色,有着太多的文化值得解读,我们将选取上海博物馆内典型书画、陶瓷等文物,从孩子最能读懂的颜色为入口,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诗词、科技、艺术、人文等多学科内容。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10-14岁 ◎教师简介 颉鹏,中国人民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毕业。颜真卿书法研究院、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研究员,李可染画院青年画师、上海工艺美院书画教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书画专题研究与教学。 时间 为何领先世界几千年? 中国瓷器“独门绝技”大盘点 ◎主讲人:詹啸 ◎地点:中国古代陶瓷馆 ◎?课程介绍 中国陶瓷是中国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陶瓷的烧造技术以及艺术创造上几千年来一直领先世界其他国家,然而关于陶瓷制作中究竟包含了哪些“黑科技”?这些”黑科技”对于今天我们的生活还有那些帮助却很少人知道。 ●瓷器的制作为何很早在中国诞生? ●为什么陶瓷的侧壁由下到上逐渐变薄? ●真正的白瓷到底出现在哪个时代? ●陶瓷烧制技术为何从早期的平烧到后来的圈足垫烧? ●瓷器烧造的过程中温度不够会怎样?温度过高又会怎样? ●古代窑工用什么判断炉火? 我们将带着种种疑问,踏上陶瓷游戏的升级打怪之旅,去亲自破解陶瓷中的“黑科技”。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6-9、10-14岁 ◎教师简介 詹啸,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人文艺术博主。曾入选敦煌研究院“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志愿讲解敦煌莫高窟。 时间 我跟古人学礼仪 ◎主讲人:郭馨阳 ◎地点:青铜馆、陶瓷馆、绘画馆三馆连讲 ◎?课程介绍 古人尚礼,从为礼仪而铸造的青铜器到君子必备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排行老大的“礼”再到世人皆知的“礼仪之邦”,中国仿佛就和礼仪相挂钩,且给全世界人都留下了“尊老爱幼”的印象。 假如你穿越回古代,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应对见面、会客、参加茶会、参加派对等场合的礼仪,并从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那个备受瞩目的“礼仪达人”呢? 在这里,馨阳姐姐为大家准备了小攻略,跟着我们一起了解古人礼仪那些事儿。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4-6、7-9岁 ◎教师简介 郭馨阳,毕业于英国金斯顿大学家具设计专业,策展硕士。中英口译员。曾于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担任展览策划。 时间 巫师手里的奇怪石头 ◎主讲人:丁睿 ◎地点:中国古代玉器馆 ◎?课程介绍 古代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自称可以通晓神灵奥秘、预测未来吉凶,是人和神进行联系的中介人,他们的身份就是“巫师”。而玉石被认为是灵石,有“辟邪”功能,巫师可以通过玉石来和神明“交流”。想知道巫师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他们怎么用玉器和神灵“交流”的吗?本课让我们跟随老师走进玉器展厅,揭秘玉器里的神秘色彩。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6-9岁 ◎教师简介 丁睿,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曾参与多次考古发掘工作和博物馆策展工作,具备丰富的少儿教学经验。 时间 海上寻宝小分队 ◎主讲人:许蕾 ◎地点:二楼第二临时展厅 ◎?课程介绍 此次展览不仅展出了多达件的“黑石号”出水文物珍品,上海博物馆还结合自身馆藏,并向陕西历史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扬州博物馆、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扬州唐城遗址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东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和三门县博物馆借展,荟萃了何家村窖藏金银器、巩义窑唐青花、长沙窑外销瓷、扬州和青龙镇考古出土品等各类对比物,使得参展文物共达件/组,可以让我们对唐代社会生活与海上贸易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快来跟着我们一起去特展厅里寻宝吧! ◎?活动时长:90分钟 ◎年龄:4-6岁、7-9岁 ◎教师简介 许蕾,9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并获硕士学位,对民间艺术兴趣颇深,毕业后留校至今。专注儿童美术教育研究10年,将儿童绘画与心理学结合研发的系列课程广受好评。 时间 上观号作者:上海博物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duna.com/jsdyp/11457.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周要闻深国预发布最新秋季招生简章英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