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论这种货币能否兑换黄金,无论是哪国货币,也不论是以一国货币为主还是平均的几国货币,只要是依靠主权国家货币来充当国际清偿能力的货币体系,都必然会陷入特里芬所指称的那种内在矛盾。

作者:政经天一楼主韩和元

美国到底有多牛

近期,由于石油人民币这一话题,使得有关美国衰落的论调再起。但这种论调显然不靠谱,美国的军事力量目前排位世界第一,大概没人会反对。至于经济力方面,近年来中国固然快速崛起,但美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其国内生产总值(GDP)几乎是排名第二的中国、排名第三的日本和排名第四的德国三国GDP总量的总和。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年以美元计价的GDP,美国为.2亿美元,其人均GDP为.92美元,从GDP总量而言排位世界第一,人均排名第五;同年,中国所对应的相关数值分别为:.1亿美元、.18美元。总量第二,人均第75;总量排位第三的是日本,总量为.5亿美元,而其人均排名为26位,为.21美元;总量排位第4的是德国,其相应数值分别为:.3亿美元、.93美元,其人均排名为20位。

更为值得   

这个难题还得从布雷顿森林协议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在战争期同遭受了巨大创伤,经济实力大为下降,而美国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这为建立美元在全世界的霸主地位创造了必要条件。年,在美国新罕布会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国参加的联合与联盟国家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建立起了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国际储备中心货币的新型的国际货币制度。这一体系的建立,也就意味着美元霸主地位的正式确立。

但在运行过程中,美国人感觉到这种机制其实并不完美,事实上问题多多: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国际收支来说就会发生长期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由于这一内在矛盾是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最早于年提出,故又被称为“特里芬难题(TriffinDilemma)”。据此,特里芬预言布雷顿森林体系会由于这一内在矛盾而必然走向崩溃,这一预言早已为尼克松废除布雷顿森林协议这一事实所证明。

“特里芬难题”的本质含义概括起来就是:国际清偿力的需求不可能长久地依靠国际货币的逆差输出来满足。这一难题实际上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就已存在,只不过在布体系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更为典型罢了。

作为布雷顿森林协议体系的善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年7月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具体研究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问题。委员会于的6月提出一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纲要”,对黄金、汇率、储备资产、国际收支调节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为以后的货币改革奠定了基础。直至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经过激烈的争论,签定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该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有:

1、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

牙买加协议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同时IMF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促进金融稳定,缩小汇率波动范围。

2、推行黄金非货币化。

协议作出了逐步使黄金退出国际货币的决定。并规定:废除黄金条款,取消黄金官价,成员国中央银行可按市价自由进行黄金交易;取消成员国相互之间以及成员国与IMF之间须用黄金清算债权债务的规定,IMF逐步处理其持有的黄金。

3、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主要是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扩大其在IMF一般业务中的使用范围,并适时修订特别提款权的有关条款。规定参加特别提款权账户的国家可以来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使用特别提款权作为偿还债务的担保,各参加国也可用特别提款权进行借贷。

4、增加成员国基金份额。

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储备结构单一、美元地位十分突出的情形相比,在牙买加体系下,国际储备呈现多元化局面,美元虽然仍是主导的国际货币,但美元地位明显削弱了,由美元垄断外汇储备的情形不复存在。

成员国的基金份额从原来的亿特别提款权增加至亿特别提款权,增幅达33.6%。

5、扩大信贷额度,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

如此以来,以由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储备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特征的牙买加体系正式建立。由于该体系实现了国际储备多元化,美元已不是唯一的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清算及支付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但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

当一国货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那么也就意味着其他国家的货币与该国货币挂钩,该国货币虽然取得了国际主导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该国货币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该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该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该国货币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其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该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也就是说,无论这种货币能否兑换黄金,无论是哪国货币,也不论是以一国货币为主还是平均的几国货币,只要是依靠主权国家货币来充当国际清偿能力的货币体系,都必然会陷入特里芬所指称的那种内在矛盾。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也就意味着它既是一国货币,又是世界货币。作为一国货币,它的发行受制于自己国内的经济发展形势及由此而形成的货币政策;但由于它又是世界货币,这又使得它的供给必须得适应于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形势的需要。而国内经济形势与国际经济形势有时又是很难同步的。

也就是说,与布雷顿森林协议体系一样,牙买加体系的内在也是矛盾的。

这就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出了警示,如何破解特里芬苦难将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正是这种矛盾,我们可预见的是,在不远的未来,牙买加体系也会跟布雷顿森林协议体系一样,会趋于崩溃。

本人最新出版专著《通往正确之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一书,在部分图书销售平台已经上架,敬请各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duna.com/jsddx/6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