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世界地理专题复习与训练十三
每日一练:世界地理专题复习与训练(十三)拉丁美洲 ※知识清单 一、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大约在30oN~55oS之间,这种纬度位置决定了该洲热带气候分布面积广 海陆位置: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部有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位置的重要性:其陆地是联系南、北半球的陆上通道,巴拿马运河与麦哲伦海峡又是联系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水上通道。 二、范围 [读图识记]1.范围(南美洲、墨西哥、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2.赤道,南、北回归线;3.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4.山脉、平原、高原、河流、水电站 北美洲与南美洲、北美洲与拉丁美洲、中美洲等概念的区分 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为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主要国家有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利等 北部南部多岛屿:北部西印度群岛,古巴是其中面积最大的岛国,南端最大火地岛和南美大陆之间隔着麦哲伦海峡 思考:(1)南北回归线分别从哪些国家穿过? 北回归线穿过加利福尼亚半岛的南端、墨西哥高原;南回归线穿过智利、阿根廷北部、巴拉圭和巴西的南部。 (2)60oW与南美洲位置有何关系? 60oW穿过南美洲大陆中部 (3)赤道穿过哪条大河的河口 亚马孙河 (4)火地岛与南美大陆之间是什么海峡?这里终年吹什么方向的风?海水向哪个方向流动? 麦哲伦海峡西风向东 (5)重要经纬线 经线: °W穿过墨西哥高原 80°w穿过古巴岛、加勒比海、巴拿马运河、南美大陆赤道附近陆地 60°W纵贯南美大陆中部 纬线: 赤道穿过基多、亚马孙河口 南回归线穿过智利、阿根廷、巴拉圭、巴西东南端 40°S穿过智利、阿根廷 三、地形 1.南美洲的地形 高原:墨西哥高原、巴西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圭亚娜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山地:安第斯山(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有“南美洲的脊梁”之称) 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拉普拉塔平原。 岛屿:北部:西印度群岛;南部:火地岛 地峡:中美地峡 北部:墨西哥高原 西部:安第斯山脉是世界最长的山脉,多火山地震 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2.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最狭窄处,是一道水闸式的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因为运河中有多道水闸,运河为淡水,所以无密度流。 3.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 从位置、气候、地形、植被四方面来分析。 亚马孙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流经赤道地区、流域内以热带雨林、热带草原两种湿热气候为主,全年降水丰富,亚马孙平原南、北、西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从大西洋带来大量的湿热水汽进人大陆;再加上巴西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另外,地表植被为热带雨林、草原覆盖;所以亚马孙河干流流量非常大,成为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 思考:亚马孙河为什么水量丰富,流量巨大? 亚马孙河流域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这里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赤道低气压带的南北两侧分别是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它们均来自海洋,将湿热气流带到内陆,遇到西部山地抬升,降下大量地形雨;亚马孙河流域面向大西洋敞开,沿岸的暖流起了增温增湿的作用;亚马孙河流域面积广,源远流长,沿途汇集了数以百计的大小支流,每年泄入大西洋的水量有立方千米,占世界全部河流水量的1/9,称被为“河流之王”。 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的比较 运河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大洲分界线 南北美洲 亚洲和非洲 所在半球 北半球、西半球 北半球、东半球 所属国家 巴拿马 埃及 沟通大洋 太平洋与大西洋 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 避免绕行航线 南美南端的麦哲伦海峡 非洲好望角 缩短航程 ~00千米 千米左右 通航能力 5~10万吨级 25万吨级以下 长度 81.3千米 千米 凿通地峡 中美地峡 苏伊士地峡 两端港口 科隆、巴拿马城 塞得港、苏伊士港 四、气候 1.拉丁美洲湿热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阅读分析“拉丁美洲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得出“湿热”的气候特点,有世界最大热带雨林区,也有广大热带草原,干旱区面积较小,没有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区也较狭窄。 运用拉丁美洲图(政区、地形、气候)从已知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及所处气压带、风带入手,分析湿热的气候形成的原因。 从“拉丁美洲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上看,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度在20℃以上,降水在0毫米以上,得出“湿热”的结论。分析其原因: (1)纬度位置和大陆轮廓-赤道穿过拉丁美洲,恰是陆地宽广部分,2/3面积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和洋流-拉丁美洲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受海洋影响大,又有暖流经过,起增温增湿作用。 (3)地形地势-安第斯山脉两侧多地形雨,亚马孙平原三面地势高,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水汽易进入陆地。 (4)气压带和风带-地处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多雨,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从辽阔的海洋吹向大陆,带来丰沛的降水。 以上多种因素综合,形成了湿热的气候。拉丁美洲气候受地形影响较显著。亚马孙平原湿热,形成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地处热带地区的巴西高原,因地势较高,气候温和;安第斯山区,山顶可形成积雪,气候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变化;40°S以南安第斯山西侧迎风山坡多雨,东侧背风地区则干燥少雨。由此,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注意]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的成因 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又位于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和信风的控制,空气对流旺盛。它的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沿海又有暖流经过,从东北、东南方向海上来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并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因此,亚马孙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热带雨林的危机 亚马孙河流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雨林,这里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无论森林储量、植物种类和鸟类、淡水鱼等都非常丰富,是人类珍贵的宝库。从这一论点出发,进一步明确热带雨林的破坏,将会导致全球升温,沿海低地面临受海水侵吞的危险,这是全世界人们所 ) A.图中火山分布区处于板块的张裂地带 B.图中国界线比较曲折主要是地形原因 C.西侧海水温度比同纬度大陆东侧低 D.东岸降水量比西岸降水量普遍要大 17.图中国家公园是所在国第一座国家公园,也是所在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保护对象不包括( ) A.湿地B.森林C.半融冰川D.古建筑 18.读南美洲部分区域气候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A________,B________。 (2)图中受单一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填字母)。 (3)简述C、D两地气候的特征。 (4)C、E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是C气候区面积广大,指出其主要原因。 (5)简述E地气候类型的成因。 参考答案见下一篇。 上一篇世界地理专题训练(十二)北美参考答案 1.B2.D3.A4.C5.C6.D7.C8.C9.C0.D11.A12.B13.D14.B15.D 16.(1)分布不均,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影响,东南到西北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弱。 (2)冬季多吹偏北风(或西北风),冬季风经湖面时,增温增湿,到达当地受地形阻挡抬升后,水汽凝结形成较多的降水,因纬度高,温度较低,多以降雪的形式出现。 (3)春季;流域春季降水较多,且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 (4)乳畜业;地形、气候不适合种植谷物,而适合牧场生长,适合畜牧;接近消费市场(地形、气候、市场) (5)流域面积广,流量大;流经平原,流速平缓;支流多,通航里程长;大部分支流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流域经济发达,物产丰富,运输需求量大。 和谐地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duna.com/jsdjd/10127.html
- 上一篇文章: 女王美洲金杯瓜德罗普vs牙买加,足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