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提卡岁末短书评2019澎湃在线
原创:寂静的阿提卡野话 来自地瓜夜会和阿提卡朋友们的23篇私人短书评 埃里克尼尔森《自由主义的神学:政治哲学与上帝的正义》,用神义论来讨论自由主义,这在罗尔斯以降的当代政治哲学家们看来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尼尔森深刻地意识到,如今横亘在规范性政治哲学与政治思想史之间、政治哲学与神学之间的那些无法逾越的学科界限并非理所当然。他通过还原近代早期“自由主义先驱们”的神学立场,来梳理自由主义的流变。在他看来,自由主义发源于一种神义论,是一种伯拉纠主义,试图在上帝正义的基础上为人的自由提供辩护。而当代政治哲学家们的“平等主义”立场却拒斥近代早期自由主义先驱们的神学论证,从而在根本上缺乏一种合理的形而上学基础;20世纪70年代所发生的自由主义转向,在尼尔森看来,是一项致命的错误。 (JQ/纽约) 《希腊佛陀:皮浪与早期佛教邂逅于中亚》为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历史系白桂思(ChristopherL.Beckwith)教授的新作,出版于年。虽然作者号称历史研究者,然而就书的趣旨而言,这实属比较哲学,如作者于书中所言,跨领域、破藩篱正是他的志向。白桂思教授在书中所立主旨是,佛陀之原始教义与希腊怀疑论鼻祖皮浪之学说多有似处。考察其由来,便明白这并非偶然,而是有历史传承关系。据希腊史料记载,皮浪曾随同亚历山大远征军来到印度,在漫游异地途中得与印度哲人广为交流,颇作切磋,而在当时,佛陀之说亦已广为流传于印度。因此可知,皮浪在印度不能不濡染于佛说,他交往的哲人亦不能无持此说者。除此之外,白桂思教授亦据种种其他文本及史迹线索,从而推论:西方哲学一大宗派皮浪怀疑论,其渊源出于东方佛陀。以上推论,于相关诸领域之成见、各专家之定论推翻甚多,挑战巨大。这是白桂思教授十分明白的。在书中,他为此特意申明自身立场。在书的开首,他指出:在西方学界,治希腊哲学者向不问佛学,治佛学者从不顾希腊哲学,两家不相往来。这则是领域之细分长久导致的形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他正希望这本书的路数可以纠正此形势,鼓励更多学人研究中亚文化对希腊学问的影响。当然,《希腊佛陀》之立论不免显露牵强臆说的迹象,对于每个论点,尽管力举材料,然而终有极难信服的地方,比如作者关于“原始佛教“内容的溯源之论,其中悬测多于铁证,这都是无法掩盖的。但是瑕不掩瑜。读者若摒去先入之见,不拘领域成规以审视《希腊佛陀》之论证,相信定能识得真知灼见于中,且加深领会东西智者共有之妙,况且白桂思教授敢于会通学科之用意,较之今日学界习惯,实则难能可贵,足为有志通识之后学效法。 (凯硕/波士顿) 《心灵史》是一部战争史,一部精神战争史,其性质不是修昔底德意义上的战争史,因为它掺杂了殉道和圣战的元素,亦即“更深沉的牺牲”,可类比收入圣经上的马喀比战争和约瑟夫的犹太战争。《心灵史》的readership是撕裂的,有人把它捧上天,有人想它下地狱,这是边界写作的特质,这注定了它的异端性、负典性。怎么评价《心灵史》取决于怎么阅读《心灵史》,看穿它的伊斯兰灵知负典品质是进入这本书的钥匙。从某种意义上,这部书是对另一部苏菲灵知古籍《热什哈尔》的导读,一篇蕴含着深刻意图的经典阐释,精彩绝伦,卓尔不群。“热什哈尔”原意是机密的泄露,所以此书可酌译做“潜伏”。潜伏,正是灵知在尘世的状态,它如屡薄冰,危机四伏。《心灵史》可列入古今灵知写作序列,且水平极高,文辞尤其佳美,令人忍不住拿它去和当世犹太灵知高士列奥施特劳斯的《迫害与写作艺术》做一番比较,二者皆以“经典与解释”的古老文体叙述了潜伏的灵知在世界受难的故事,不同之处仅在于,《迫害》刻意回避了灵知负典的激进刀锋,选取了一条保守的沉思生活之路,而《心灵史》作者弃绝了这一消极维度,激进公开地暴露了令世人不安的至高神秘,并为此甘愿承受巨大的代价。灵知文学在内亚以西的辽阔土地上非常繁盛,并实质性地融入了那一侧的大地法度,并支配着诸如奥古斯丁、奥利金那样的新文明担纲者,但在其朝向东亚的东渐路上,却走得异常坎坷、艰辛和微茫。《心灵史》无异于这个世代的“热什哈尔”,它彻底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文学”范畴或“史撰”规程,有资质跻身天经(biblical)品级,是一册属于我们这个世代、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使徒行传”。 (阿刻隆河学者/上海) 在伪学横行的时代,沃格林的《新政治科学》是一次重建关于历史社会中的人的科学的尝试。这一尝试始于对政治科学之原理的召唤,它唤来被我们久久遗忘的、对于人作为有死的存在者的明澈。沃格林让我们重新回忆起,正如《政治学》之以《尼各马可伦理学》为导言,《利维坦》之始于《论人》,对在历史中生存于共同体之内的人的思考必须首先建基于对人之自然的思考。唯有从历史社会中具体的人的生存体验出发,直面人的灵魂在各种张力之拉扯下的迷失与转向,理论方能免于戏论,意见方能进入真知。此书与《何为政治实在》(《记忆》末篇)可作为进入沃格林学问的两把钥匙。 (博瀚/上海) 在年出版的西学研究相关的书中,保罗阿扎尔的《欧洲思想的危机:-》不算引人注目,但绝对是最值得阅读的之一。八十多年过去了,这书依然是理解从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的过渡和转变的最佳读物。混合了作者罕见的博学,深刻的洞见和典雅的语言,这书成为了20世纪思想史和文化史研究的典范之作。在作者精心选择和论述的这一时代的天才人物中,对博絮埃的描绘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他变成了一个被自己时代抛弃的人”,事实上,这句评语也是对这一时代欧洲精神转变的实质的最好的解释。 (恒哥/重庆) 拉塞尔柯克在《保守主义思想》一书中以伯克的学说作为核心,勾勒出英美二国的两道和经典启蒙主义迥然相异的思想史线索。并通过一系列历史人物的具体论述,图绘出保守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形态。对于历来以启蒙主义作为出发点的思想史论述而言,柯克无疑重启了一个重要且常为人忽视的观察视角。全书论述清晰流畅,述论相宜。虽然个别处偶有刻板化之嫌,但仍不失为当下的一部极重要的思想著作,对于学术界和知识界都将具备相当的启发性。 (斌璐/上海) 从阿尔卑斯山、威尼斯、到莫尔文山再到好莱坞的豪华酒店,五个故事里受到现实命运压抑的音乐天才,竭力要用生命弹奏出对抗命运的绝响。面对命运的巨大不公,心中装着自己尚未泯灭的音乐理想,再加之有浪漫绝美的风景相伴,他们只对生活表现出了一丝淡淡的忧伤。这是一组围绕音乐、为了音乐、因为音乐而发生的、有如小夜曲的五个乐章所构成的独立故事。题名《小夜曲》,一定是为了庆祝什么,然而命运待自己如此不公,又有什么值得庆祝的呢?他们庆祝自己虽然不是用乐器,但却用生命弹奏出了一曲曲凄婉动人的黄昏赞歌,他们的音乐虽然不能打动人,他们用生命谱写的这五首“绝唱”,应该能够打动人了吧!(《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作者石黑一雄,译者张晓意,上海译文出版社,年版) (军伟/云南)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作者:彼得.格林(PeterGreen)。这本由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荣休教授,著名古典学家彼得.格林所撰写的亚历山大传记,被誉为:“对这位著名国王的最博学、最优美全面的现代评述”(EugeneN.Borza)。继承自19世纪格罗特(Grote)、德罗伊森(Droysen)、贺伽特(Hogart)等人的史撰传统,格林的文风古雅而磅礴,但有别于这些帝国梦业的“民族发明家”们,格林却旨在将那个自古代世界以降,聚讼纷呈但始终超凡入神的“亚历山大形象”拉下神坛,将其彻底转捩为“将自己置于道德之上,残酷冷血,极为现实”的“标准的征服者”形象。据说,格林继承了一种20世纪自巴迪安(ErnstBadian)、博斯沃尔斯(A.B.Bosworth)以来的亚历山大历史“编纂学”之“现实派”的新路径,简要之,该路径试图将“权力”重新奠基为历史分析的核心要素。而格林创作此书的“语境”也值得涵味:当格林在一座希腊孤岛上酝酿本书初稿时,正值被美国驻希腊大使称为“强暴民主”的希腊右翼“军政府统治”(Dictaturedescolonels,-)时期,该时期不仅充斥着“内乱”与权力角逐的实用和阴冷,格林本人也曾亲闻政府对当时的新兵进行宣讲时,将亚历山大径直描述为一名伟大的希腊英雄。这种权力下的动员式宣传激发了格林构思一种新的“亚历山大形象”作为时代的揭露和挑战。然正如Borza所见:格林笔下的亚历山大行述,其实充斥着诸多不能被、也无法被“标准的征服者”形象所穷尽和解释贯通的面向。而所有现代的“怀疑论”者也都面对着这样的来自古典的发问:接受过亚里士多德哲学教诲的亚历山大,是否可能存在一种凌驾其所有行动目的之上,即作为其“目的之目的”的更高意义的“善”(《尼各马可伦理学》[N.Ethica]b5)?——笔者认为,这也是“现实派”的“祛魅工作”所面临的艰巨挑战。而阅读本书,重历“亚历山大形象”的变化,或许也有另一层时代追问的含义,即:在告别了16、17世纪欧洲基督教共和国那更趋稳固的“公法和平时代”后,在坠入权力逻辑的新“大地法”的世界秩序里,我们当如何理解或信任政治家及其德性。 (彦/上海) 推荐约瑟夫?尼格的《海怪欧洲古〈海图〉异兽图考》。在文艺复兴时期奥伦斯?马格努斯创作的地图上,作者引领读者进行了一次虚构的航行。该书佐配以丰富的图画,详细叙述了各种真实或想象的海洋动物,并讨论解释其由来和影响。这本科普读物妙趣横生,画风丑萌,却又考据严谨,图文对应。全书干货颇多,既适合消遣放松,寻找灵感,又适合资料整理,了解海图。十分推荐。 (璇/布里斯托) PaoloRossi是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史学家,《时间的黑渊:从胡克到维柯的地球史与万民史》这本书的内容涉及近代早期的地质学和人类学如何挑战圣经年代学,以及当时的历史哲学如何被迫做出应对和改变。Rossi认为,近代早期的地质学和人类学关于人类起源的革命性新发现,和“哥白尼革命”一样令人不安,而17世纪和18世纪的思想家们正是对此安全性和确定性的丧失做出了回应。Rossi表明,对人类起源的新答案跨越了许多学科,涉及了许多思想家,包括培根、布冯、笛卡尔、霍布斯、霍尔巴赫、胡克、休谟、莱布尼茨、牛顿、普芬道夫、斯宾诺莎、维柯。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致力于重建维科当时的知识环境,尤其是展示地球的历史、民族的历史和语言的历史是如何不可避免地交织在一起。 (王灿/英国杜伦) JerusalemandBabylon:AStudyofAugustinesCityofGodandtheSourcesofhisDoctrineoftheTwoCities,作者JohannesvanOort,本书研究了奥古斯丁双城思想的来源,具体分析了摩尼教,柏拉图主义,多纳徒派和犹太-基督教等思想资源。 (Simon/巴黎) 《施特劳斯的持久重要性》是一本以显白写作为主题的书,作者带领我们步步梳理施特劳斯为我们重新发现显白写作的全过程。相比隐微写作,显白写作更好地展示了哲学与政治的关系,哲学与秩序的关系,或者说人与神的关系。作者一次次地邀请我们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duna.com/jsdly/11126.html
- 上一篇文章: 陈奕迅一个高学历艺人,孤勇者火爆全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