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李诚全集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桐城派研究 书号:8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5月 定价:元 1 作者简介 李诚(—),字敬夫,安徽贵池(今石台县)人,曾任黄麓师范、阜阳中学、贵池中学、江南文化书院教员,年起任安徽省文史馆图书管理员等。早年受业于姚永朴、马其昶二位先生,马茂元、舒芜等师出其门,著有《中国历代军事地理概论》《清代安徽学术》《池阳杂俎》等。 1 内容简介 全书以类相从,先专著,后杂著。其中杂著又分文、史和其他三小类。内容包含中国历代军事地理概论、三国战争志、历代自然灾害年表、舆地人文纪要、池阳杂俎(贵池诗话、贵池掌故、贵池先贤遗书提要、李白秋浦诗注)、读书随笔、诗、杂著、附录等内容。 1 目录 上册中国历代军事地理概论嬴秦疆域扩大考 西汉人文表 三国人文表 三国战争志 南中七郡 民族纪年 历代自然灾害年表 下册 舆地人文纪要 清代安徽学术 安徽古今 安徽古今县治一览表 安徽各县市名称考释 “合肥”名称由来 合肥军事概论 释《诗经·周南·汝坟》篇 管子、庄子是安徽人吗. 阳城考 安徽古代史的一页 安徽农业史片段 龙山与齐山 桐城派文人在清史馆 民初桐城文人轶事 池阳杂俎 。。。。。。 韩柳年表 欧曾王三苏年表 曾王三苏论文 欧曾王三苏文评 欧曾王三苏轶事录 八家文选目 。。。。。。 唐持盈先生遗诗 唐持盈先生遗诗补编 。。。。。。 杂著 。。。。。。 读书随笔 《黄书》节注 。。。。。 附录 1 出版前言 李诚(—),字敬夫,安徽省石台县人。自幼聪颖好学,“秋浦上下誉之为神童”。年入秋浦周氏宏毅学舍,曾任职于北京大学的姚永朴教授主持学舍教务。年,他又到南京国学院求学。毕业后,于年被桐城派大家马其昶聘为家庭教师。之后的几十年中,他先后任教于黄麓师范、昭明国学院、江南文化学院,以教书为业。年,他任职于安徽省文史研究馆,主要从事图书和文史资料的管理工作,达25年。先生一生撰述极为勤奋,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著作。这些著作,若按类分,大致可分为五大类:一,历史(主要是历史地理)部分,包括《中国历代军事地理概论》《西汉人文表》《三国人表》《三国战争志》《南中七郡》《民族纪年》《历代自然灾害年表》《舆地人文纪要》《〈黄书〉节注》等;二,有关安徽历史文化的论述,如《清代安徽学术》《合肥军事概论》《池阳杂俎》等;三,以唐宋八大家为主体的关于古代文学的论述;四,读书笔记;五,诗文集。通过这些著作,我们可以比较完整地领会到先生的学术路径和学术建树。要言之,其学术建树主要有:一、对我国古代学术文化有着深厚积累和卓越见解。他不仅对历代典籍涉猎广泛,而且融会贯通,有着精湛的研究和解说。他在阅读与研究中,对《易》《书》《庄子》等典籍的传统句读都曾提出过质疑。如《易·乾》中《彖传》的传统句读是这样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威宁。”先生认为应该遵从清代学者朱轼在《周易传义合订》中的句读,将上文中的“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移置“乃利贞”之下,因为“乃利贞”以上的内容是“极赞元气”,而“乃利贞”以下的内容“乃泛言圣王如是”,即“圣王”的作为,而非“仅泥于卦也”。基于此,他认为“‘保合太和乃利贞’应当七字一句,中间不宜断开”,并解释说:“太和即元。元,元气也。”他还认为“乾元者,始而亨者也”这句中,“元”下“者”上当脱“亨”字,因为下句是对上句的解释,而这里是“以始释元”,所以上句不是单纯的“乾元者”,而是“乾元亨者”。(《读书随笔》)又如《战国策·楚策》:“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王念孙认为:“‘未涉’下当脱‘泗’字,‘疆’当为‘强’字之误也,‘强’‘秦’二字连读。”王念孙虽系先生生平敬佩的乾嘉学派大家,但他不迷信权威,经过考证比较,他认为:“此‘涉’字,如《左传》‘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之‘涉’,‘疆’字不误,当属上读,云疆。于《楚策》,自楚言之,‘未涉疆’犹云未至境也。”(《读书随笔》)由于读书细,涉猎广,所以他在阅读、研究古籍时能纠正前人的一些错误,发常人所未发。如《春秋外传·晋语》:“夫二国士之所图,无不遂也。”韦昭注:“二国士,里克、荀息也。”(《读书随笔》)先生认为韦注误,这句话是丕郑对里克说的,而这里的“二国士”正是丕郑与里克:“‘二国士’,丕郑自谓己与里克。‘所图’,谓结狄援秦而主废之。”结合《国语·晋语二》前后内容,可以判断先生是对的。又如《史记·五帝本纪》:“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王念孙谓“西至”本作西济,先生则从文理上分析:“北、南、东均言至,何必于西独言济?且蟠木在东海中,犹言至,则流沙云何独言济?故以作‘至’字为是。”(《读书随笔》)不仅是经史,即使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他也能发现一些常人或熟视无睹的错误。如唐人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论篇收入《古文观止》)中“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的“袁君山”,人名就搞错了,“袁君山”应是桓君山。李诚说:“按:袁安字邵公,桓谭字君山,‘流涕’事属袁安,而不属桓谭;而云尔者,因庾信《哀江南赋序》云‘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其下继以‘昔桓君山之志事’,宾王记忆不审,遂误用之。”这里不仅指出了原始的错误,还指出了致误的原因。他在著作中,除了将《周易》与《庄子》、《左传》与《国语》、《史记》与《汉书》等相关典籍进行比较研究,从异同中发现问题外,还常常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乃至哲学、佛学与中医等都能结合起来分析研究,而且往往精义迭出,创获甚多。当时除少数书出版有点校本外,绝大多数都还没有标点本,而作者在引用上述文献时,凡有句读多能做到准确无误。二、重视文献的搜集运用,深耕细作,言必有征。李先生一些著作的撰写,仅资料收集就长达几十年,深湛的文史更功力在撰述中得以体现。如《中国历代军事地理概论》,作者广泛采撷自《史记》至新旧《五代史》及《资治通鉴》等数十种史籍。《历代自然灾害年表》,作者则仔细地查核了范祥雍的《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顾栋高的《春秋大事表》、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五行志》,并参考对照了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周纪》《秦纪》、刘恕的《通鉴外纪》、郑樵的《通志.灾祥略》、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物异考》、罗泌的《路史》、马啸的《绎史》、李锴的《尚史》及清编《古今图书集成·徵典》,分类分题,排比经纬,以史代论,洋洋大观,对这些专题资料,尽量做到“纪百代之有无,广古今而无遗”。特别在耗力最巨的历史地理研究中,他清楚认识到对文献资料不仅要广泛收集,还要善于取舍和应用,“中国的历史时间是那么长,战争地理是那么多,所根据的史料是那么互相抵牾出人,且纰谬迷惘之处不可胜数”:“对于历史工作者来说,就是要给历史以定的科学地位,将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转变的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并且使历史哲学工作者能从迷乱混沌、复杂纷纭中找出它的规律性”(《中国历代军事地理概论·序言》)。三、重视学术史的研究。众所周知,文化在传承中具有时代因素、地域因素和人的因素。传承本身就是个时空的概念,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决定了那个时代(或时期)的文化传承态势。地域因素在文化传承中往往决定着地域文化的内容、特色、价值,而人的因素在文化传承中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先生的《清代安徽学术》正契合这三个因素,以安徽学术为观照,展现了清代学术的要旨。文中,他充分肯定了方以智在明清之际思想上、学术上的巨大贡献;准确总结了方苞在论学、论文上的要旨和刘大概的学术建树及姚鼐在桐城派中承上启下的重大作用;对诸如梅文鼎、戴名世、方孝标、施闰章、吴敬梓、吴娘、徐文靖、姚范、马宗梿、吴鼒、方东树、胡承珙、赵绍祖、马瑞辰、戴钩衡、包世臣、夏燮、汤球、吴汝纶、杨文会、萧穆、刘世珩等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对安徽乃至全国学术文化产生过不同影响的重要人物都做了简要而精准的载述。其中对太谷学派创始人周穀和弘扬佛法四十余年的金陵刻经处创办人杨文会的评述尤为得当,显示了先生卓越的历史眼光和见解。文中以较大篇幅介绍了江永、程瑶田、汪绂、金榜、洪榜、凌廷堪、汪莱、俞正燮、程恩泽、胡培翚、江有诰等徽州学者的著作,评述了这些学者的建树和徽州学术的重要价值,认为戴震是有清一代学术之最。在《清代安徽学术·概论》中,他还精辟地分析了徽商与徽州学术的关系,指出:“因为具备了经济条件,到了清朝,才孕育了以江永、戴震为首的一些汉学家。”他还从地域特点上分析了微州学术的成因:“其民既勤苦,不待说是朴实无华,这就是适宜于朴学发展的土壤而其学者,又移其勤苦治生的精神来治学,所以能达到深邃的境地。”(《清代安徽学术》)敬老写这些的时间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这在徽学研究上还是比较早的,可以说他是继许承尧、黄宾虹后,较早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siduna.com/jsdsb/4893.html
- 上一篇文章: 现代物流报视频展播郑州瑞隆型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